本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赵鸿 胡翠娥)长沙的小奇(化名)出生半月后,家长发现其皮肤变黄,吃奶不好,便带着小奇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经检查诊断为胎黄(黄疸)。该科董晓斐教授给予茵陈、郁金、栀子等清热利湿、消积导滞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6天后复查,小奇症状明显减轻。再吃3服中药后,黄疸完全消退,奶量增加。 据董晓斐介绍,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称之为“胎黄”或“胎疸”, 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超过14天的黄疸为病理性黄疸,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该院新生儿科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念,克服新生儿口服药物的困难,运用中药灌肠和中药洗剂防治新生儿黄疸,在避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5 22:12 , Processed in 0.114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