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有500年历史的捞刀河刀剪以开口和顺、刃口锋利、经久耐用享誉市场

2013-3-12 03: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2|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周和平 实习生 熊其雨

  “捞刀河刀剪、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每次有人念出这句顺口溜,家住雨花区原电视机厂宿舍的黄匡胤老人都会骄傲地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家里用了32年的那把捞刀河牌菜刀如今锋利依旧。捞刀河牌刀剪,以其开口和顺、刃口锋利、经久耐用的美誉,早已深深地刻印进了老人的记忆里。本期“那些年追过的老品牌”,为大家讲述捞刀河刀剪的故事。

  昔日  产出300多个品种规格刀剪

  “那是1964年,全国产品质量检查大评比,捞刀河的剪刀荣获第一名,北京王麻子第二,杭州张小泉第三。”提起捞刀河刀剪的辉煌,曾经供职于长沙市捞刀河刀剪厂的彭建军至今引以为荣。也是从那时起,捞刀河刀剪闻名全国,在湖南更是家喻户晓。

  据彭建军介绍,清朝同治《长沙县》记载,早在500年前,捞刀河地区就有生产剪刀、菜刀、剃刀等“三刀”的作坊数百户,所生产的刀剪锋利无比,而且精巧合缝。如今在捞刀河很多老人的记忆中,那“叮叮当当”的脆响和飞溅的火星,都是美好的回忆。

  至于荣誉,记者注意到,一份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宣传册折射其光辉历程:捞刀河刀剪厂500余年传统工艺,加上技术不断创新,因刀剪造型独特、刃口锋利,不卷不崩,被誉为钢火之王,曾被定为轻工业部刀剪定点企业、全国民用刀剪协会副理事长单位,1990年、1991年连获全国第一、二届轻工业博览会银奖,产品共计300多个品种规格。

  故事  购刀花了23元,用了32年

  “我当时就在捞刀河刀剪厂门市部(今五一大道平和堂附近)排队,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一把捞刀河牌菜刀。”提起结缘捞刀河的刀剪,黄匡胤在兴奋中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那是1981年,还在长沙钟表厂食堂做白案的黄匡胤,每天都要用菜刀切面,食堂的刀刀口太钝,怎么办?买捞刀河菜刀来用!

  “当时,门市部玻璃柜里摆满了砍刀、剪刀、菜刀等。”黄匡胤找到捞刀河刀剪厂门市部,那时一般的菜刀也就5至6元钱一把,他排队购买捞刀河牌菜刀的价格却高达23元,“要知道,我当时的月工资也就30多元。”

  刀身上“捞刀河”三个字虽已几乎被磨掉,刀口却依然闪着寒光。在黄匡胤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把他已用了32年的菜刀。

  黄老告诉记者,这把刀在经年累月使用中磨损了近2厘米。为展示这把菜刀的锋利,他拿出一只腊鸭铺平在砧板上,手起刀落,一阵忙活过后,原本硬扎的腊鸭已被“大卸八块”。

  “每次切完菜,拿干抹布先把刀身擦拭干净,再往菜刀上滴上几滴菜籽油,待涂抹均匀后,拿塑料把刀仔细包好,最后再把它放在干燥的地方。其实啊,刀就是要经常用,不用反而会生锈。”黄匡胤保护“宝刀”自有方法。

  今日  打刀人日渐稀少,网上叫卖热闹

  有过辉煌历史的捞刀河刀剪在时代的发展中却逐渐暗淡。2004年,捞刀河刀剪厂一度宣布停产。更遗憾的是,多年过去了,到现在,捞刀河镇会打刀的人越来越少。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家住捞刀河镇板塘村的彭泽林从1984年就开始打刀,在作坊“叮叮当当”脆响的记忆中,在当地有“彭一刀”之称的他,希望把一身的手艺传下去,带出新一代的刀王。

  “我们只买捞刀河的,从前买,现在也买,只可惜现在很多刀具都是打着这个牌子。”在雨花区做生意的吴三告诉记者,他上世纪90年代在长沙做槟榔生意时,都是自己加工,一个硬邦邦的槟榔果,一刀下去就劈成两半,而这刀,就是“捞刀河”的。

  “这样的老品牌应该留住!”每当小巷里传出“磨剪子咯,抢菜刀”的吆喝声,黄匡胤总是觉得那声音喑哑却又回味悠长。而现在,当看到市场上假冒的“捞刀河”牌刀剪泛滥,黄匡胤心里不免为之难过。

  在淘宝网上,记者看到一家网店自称所售的菜刀是“捞刀河锻打手工刀,包用10年”,每把售价38.8元。另外一家写着“进口合金不锈钢”的捞刀河整套刀具,则售价为68元。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14 04:31 , Processed in 0.1264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