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群毕业于长沙北门外的福湘女中同学,又像燕子到了春天一样,成群结队飞回长沙北门外。我们又重来湘春路旁的和记粉店,我们想吃一碗地道的记忆中的美好的老长沙米粉。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曾经吃过的一碗正宗老长沙好米粉“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它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们这群头发花白的同学品咂着和记这碗滋味不再的老长沙米粉,不禁一次次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上福湘女子中学的经历,回忆起留芳岭对面那座不能恢复校名的名校,回忆起我们曾经白衣飘飘穿过北门外的长春巷,在将要出长春巷口时就闻到的吊桥边飘过来的和记米粉夹着香葱味的肉丝码子的香味,现在想起来仍然垂涎欲滴啊。 当年我们这群稚气未脱的长沙妹子,一到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响起,就会三五成群、蹦蹦跳跳去和记粉店。 那时我们的身上一般只有三两角钱,鸡丝、肉丝、三鲜的盖码粉不敢问津,但一角钱一碗的光头粉一样可以大快朵颐。 和记米粉的粉条清爽润滑,它们漂浮在慢火精工熬出的猪骨鸡骨鲜汤中,再加碧绿的葱花,就像用美食谱写出来的一首诗。 我们将热烫烫的米粉汤喝得精光,总是忍不住一遍遍回味那米粉的味道,这种回味不止像孔子听过的韶乐“绕梁三日不绝”,我们的回味,已萦绕50多年了。 五十年后,我们再来品味和记米粉的味道,勾起不少少年时就读福湘女中的往事。此刻,我们数十位同学围席而食,点的是和记粉店最好的、顶极的盖码粉,这是当年我们不敢奢望的美食。 当我们这帮老人家拼命想回味少年时那种美滋美味的感觉,想要回到当年做细妹子时吃米粉那狼吞虎咽的乐趣和惬意,现在找不到了,为什么啊为什么? 是我们曾走遍人生的千山万水,尝过人生的百味千滋,还是我们的味觉,已随年纪不留情面地退化了,或者现在这米粉已不再是昔日的风味? 总之,我们找不回当年吃过米粉后浑身的舒坦,总之我是找不到因一碗米粉而让我的幸福值飙升的感觉。 我从来不愿埋怨什么,我感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老店还在,我们也都在,旧日同学还能够欢聚。 和记米粉,我希望在城市拆迁中,你的招牌仍会得到保留。 我想要,在我们明年春来再相邀时,能在一家仍叫“和记”的老字号,遭遇一碗五十多年前、北门吊桥边、欢乐的老长沙米粉滋味。我年虽老,但我还是很愿意重返青春的味觉穿越。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5 10:49 , Processed in 0.1269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