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共食“老字号”

2012-11-27 05: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0|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李长林

  1954年秋,我大学毕业,从长春来长沙湖南师院(今湖南师大)工作。

  一天,一位本地同事和我同去黄兴路办事。中午,他请我去甘长顺面馆就食。

  进入甘长顺面馆,我感到很新奇,北方人吃的面条,常是打卤面或杂酱面,而这里却是加码的汤面。尤其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服务员送汤面时,用多层长条木板托起一二十碗面,好像玩杂技,至于味道,真是好极了,长沙面条是用优质面粉擀制的,色味俱佳,柔软可口。吃面时我向同事叙说我来湖南生活很不习惯,他对我讲,你从北方过黄河,跨长江到湖南,我热烈欢迎你,希望你入“湘”随俗,在此大干一番事业吧!我不忘同事关心,如今我在湖南师大已工作近六十年。

  长沙米粉也负盛名,1997年6月我爱人的表弟台湾中原大学教授林治平同夫人文学家张晓风来湖南师大文学院讲学,林治平少年时在长沙住过,常去位于北门的和记粉店就食。他提出要旧地重食,我和时任文学院院长罗成琰教授,陪同林、张两位,去了长沙老北门外的和记粉店。

  我爱酸辣粉,准备要这种粉,罗教授阻止了我,认为这种粉便宜,他点了价格最贵的寒菌粉,多亏罗教授,否则我会慢待了客人。就食时,林治平说这米粉似乎好像还是少年时那样的米粉,色香味俱佳,他还告知当年曾有人写诗赞道:

  湘春街上雨濛濛,走马行车味最浓。

  齐说李家和记粉,青葱之上辣椒红。

  张晓风听后,开玩笑地对林治平说:当年你为何不邀请我来和记吃粉。

  林治平笑答,你少年时住在家乡徐州吃着阳春面,我还不认识你呢!

  这次林、张二位因还要到武汉讲学,行色匆匆,他们想要去火宫殿的愿望未及实现。

  今年6月间,林、张二位又来长沙,我们陪二位去了坡子街火宫殿。就食时,林治平说这里的臭干子真是名不虚传,张晓风插话说台北小吃店的味道也不错,不信,请长林哥来台北品尝一下。我答说,明年一定去,实现台湾大陆亲情臭干子一片牵。

  提起长沙老字号,还要说说当年位于蔡锷路西侧的马明德堂。马明德堂,多有酒客来此,下酒菜以酱油肘子最盛名。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岳父执教长沙县金井达德中学,一次进城时邀襟兄、执教第一师范的蒋竹如先生来此饮酒,由我陪同。饮酒间二位叙谈在旧社会青年时代经历和解放后国家的巨大变化,我听后很受感动。

  后来,蒋先生去世,由我一人陪岳父又去马明德堂,饮酒时,他老人家出示了《挽襟兄蒋竹如联》:年长于我,学优于我,高谊总萦情,讵料死生成永别;子为国器,女亦国器,红心齐向党,定多建树慰重泉。

  我看后,认为挽辞中的“红心齐向党,定多建树慰重泉”,也是对我的鞭策!

  长沙处处老字号,连接了我和亲友的情谊,食和情常常连在一起,让我们共食同一桌“老字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2 10:17 , Processed in 0.0915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