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橘子洲湘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2012-11-26 07: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6|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湘江上最宽的桥——长沙福元路湘江大桥,于上周二正式通车,这是湘江长沙段的第八条过江通道。

  当横卧湘江之上的现代化大桥,越建越多、越建越先进、越建越壮美时,不少长沙市民仍习惯选择橘子洲湘江大桥过江。橘子洲湘江大桥指挥部工程部设计组组长唐永兴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四十年前八十万人用“人海战术”修建的这座湘江大桥,到了该重视它,保护它的时候了。 

  毛主席说过“什么湘江大桥,我看是湘江小桥”吗?

  那个一度纠结于毛主席对长沙首座湘江大桥怎样评价的人走了。

  在福元路湘江大桥通车之际,我们想再次拜访1972年长沙第一座湘江大桥指挥部工程部设计组组长唐永兴先生。然而,上周四进入迎宾路省交通厅宿舍区院内,有位熟悉的老人悄悄告诉我们,75岁的唐永兴先生已于今年2月27日过世了。我们不想打扰遗属,黯然踏着省交通厅院内的落叶悄悄离去。

  三年前,我们采访唐永兴先生时,他的谈话已十分详尽,记了整整一采访本。长沙第一次建湘江大桥的记忆,在唐永兴先生面前,离得很近,仿佛就在昨天,只是见报时,大多数谈话内容因篇幅所限没能刊出。

  三年前,唐先生谈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他一度纠结于毛主席在世时,到底怎样评价湘江大桥。

  长沙首座湘江大桥于1971年9月6日举行开工典礼,1972年9月30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这座湘江大桥修了整整一年,大多数长沙市民为长沙终于有了第一座湘江大桥而欢欣鼓舞。

  然而也有少数人对湘江大桥怀有过高期望,当时就有人传言:毛主席评价长沙湘江大桥,说这座桥修得“不高,不大,不宽”。甚至有人直接点到唐永兴的名,说:湘江大桥设计组成员被抓了,设计组长唐永兴被判刑了。

  湘江大桥通车典礼那天,一位朋友见到唐永兴,竟惊奇地说:“你原来没有被抓走啊?”

  唐永兴说:“当年没有人不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应该没有说过 ‘什么湘江大桥?我看是湘江小桥’一类的话。在当年有些“左”的年代,我并没有被抓走,也未受处分,这就是证明。”

  因为当年留下的心结,唐永兴一度想探寻毛泽东同志在世时到底怎样看湘江大桥。

  他发现,在长沙湘江大桥工程动工兴建前,毛主席确实曾住在长沙九所6号楼,1971年9月1日,毛主席就离开长沙前往南昌,后由上海返回北京,9月13日,发生林彪叛逃事件。而长沙湘江大桥是在毛主席离长沙5天后开工的,即1971年9月6日开工。此后,毛主席长期住在北京,直到1974年10月13日,81岁的毛主席才再次抵达长沙,在湘休养114天,住址仍在九所6号楼。

  唐永兴查到,毛主席此次来到长沙后第三天,即1974年10月15日清晨,从九所乘车,经小吴门转五一路,过湘江大桥,从支桥登上橘子洲。据毛泽东身边的服务人员回忆,在小车将要驰上湘江大桥时,老人家身边的服务员曾彩谋向毛主席介绍了湘江大桥。对于服务员的介绍,“毛主席满意地点了头”,但毛主席并没有说赞扬或批评的话。

  后来,主席乘坐的小车从支桥抵达橘子洲,因清晨天气寒冷,工作人员建议毛主席不要下车,毛泽东只好坐在小车内,撩开窗帘,凝望他青少年时代常来的橘子洲。后来,毛主席再从湘江大桥,乘车返回住所。此后一段时间,在长沙九所发生了王洪文飞长沙告状,周恩来总理抱病飞长沙见毛主席,毛主席决定重新起用邓小平等决定中国前途的重大历史事件。

  长沙首座湘江大桥,毛主席确实来过、看过,但毛主席的批评,却从他身边的服务人员的回忆中,找不到记录。

  1971年,长沙之所以下决心修建首座湘江大桥,唐永兴认为,一是当时毛泽东发现“文革”出现的一些问题,发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号召;二是“当湘江天堑变通途,长沙市区、湘江两岸的革命纪念地连在一起,从长沙去韶山的路程缩短了将近一半,我们的心和革命纪念贴得更紧了”;第三是行人、车辆等船过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湘江两岸交通更加畅通无阻,从而将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语境。当然最重要的是,湖南省敏锐地抓住了当时要求“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一时机,提出修建湘江大桥,就是修建“革命桥、幸福桥、战备桥”,长沙修建湘江大桥的方案很快就得以通过。

  以后再也不会修双曲拱桥了

  长沙首座湘江大桥不可复制

  73岁的中国桥梁专家上官兴,在33岁时,担任长沙首座湘江大桥吊装工艺设计组组长,当年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以当前的最大吊装能力,长沙湘江大桥只能修成76米宽的跨径。这让湘江大桥上部构造设计组组长、湖南大学土木系周义武老师当场落泪。谁都想把湘江大桥修得更雄伟一些,但不幸却为当时的条件所限。

  上官兴介绍,1971年动工兴建的湘江大桥采用的是当年极为流行的双曲拱桥建筑形式。双曲拱桥是1964年由江苏无锡首创的一种新型桥梁形式,最初只能建成跨径十余米的桥梁,在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穰明德的推广下,在浏阳建桥时,一跃建成30至60米跨径的桥梁。

  双曲拱桥之所以在当年流行,原因在于当时的国民经济条件决定了各地“修不起昂贵的桥”,而双曲拱桥的建造,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最主要是采用双曲拱桥的建筑形式,桥梁含钢筋量少,适合当时的国情,因而双曲拱桥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长沙湘江大桥就是在这样的桥梁建造背景下,成为当年自力更生建造、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几座公路双曲拱桥之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车辆增多,尤其是重型车辆的增加,双曲拱桥相比其他现代桥梁,已经不堪重负。

  上官兴介绍,当年中国共建造有4万余座双曲拱桥,但近二三十年来,这些双曲拱桥差不多被陆续炸光。湖南双曲拱桥的数量居全国第二,质量却极佳,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双曲拱桥在使用,且质量良好。长沙首座湘江大桥就是这样一座质量良好的双曲拱桥,但不能否认,橘子洲湘江大桥也是一座“过去时的桥梁”。现在,钢材已不成为问题,少用钢筋的双曲拱桥的历史任务完成。长沙首座湘江大桥的建设和这座桥梁的美丽,已不可复制,也没有必要复制。

  长沙市公路局原总工程师刘建华认为橘子洲湘江大桥是中国最美且具有历史价值的桥梁之一,值得保护。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日友好邦交,一支日本桥梁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桥梁,当他们看到长沙湘江大桥,这些日本专家赞叹这座具有中国民族风的桥梁的美丽,并向中国交通部建议,应给予赞扬。1981年10月,长沙湘江大桥荣获交通部19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当年评审结论这样写道:“湖南长沙湘江大桥总体设计与湘江景观协调,获得中外人士好评。双曲拱最大主孔采用76米,跨径适当、安全经济,并按坡桥设计,桥型美观,又照顾通航能力。下部结构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基础形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投资。”长沙首座湘江大桥的美丽,至此得到国家部委的承认。

  “该给橘子洲湘江大桥全面体检

  并拟制长远保护规划”

  湘江大桥指挥部工程部设计组组长唐永兴,在当年接受我们采访时,强调得最多的话是,现在应该给橘子洲湘江大桥全面体检,并拟制长远的保护规划了。

  唐永兴说,当年修建湘江大桥时,设计组不可能预测到今天社会发展得如此迅猛,由于当年物资的匮乏,湘江大桥采取的是节省钢筋的双曲拱桥的建桥形式。今天,湘江大桥上的车流量不但远超出当年的设计,湘江大桥上的人行道、车行道已改铺地砖、加铺沥青,桥梁的承重已大大超出当初的设计。唐永兴说他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这座湘江大桥的一切新闻,虽然橘子洲湘江大桥有一定的限行保护措施,但对它的全面保护,仍做得相当不够。

  他说,对待已近四十之龄的湘江大桥,能否定期给它进行体检?能否制定更长远的保护规划?能否让这座融入长沙城市记忆、80万人民用血汗共同兴建的首座长沙湘江大桥、橘洲飞虹更长更久地横跨在美丽的湘水上?

  橘子洲湘江大桥是中国保留最长、姿态最美、仍在使用的双曲拱桥,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流淌温暖的城市情感。

  唐永兴对这座桥的深深眷念和拳拳之心,能否给今天对长沙首座湘江大桥的保护有所启示呢?

长沙首座湘江大桥
是怎样建造出来的
  长沙第一座湘江大桥全长1637米(含河东引桥和东西引道),主桥17孔,18个墩台,如一道彩虹,飞越橘洲,连接两岸,与麓山、湘水映照,装点妖娆江山。

  湘江大桥通航孔设计在靠近橘子洲的水面

  湘江大桥的设计是由湘江大桥指挥部工程部设计组设计,组长为今年2月去世的唐永兴先生。设计组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合理选择桥的高度,确定通航孔位置,以利洪水季船只通行的问题。

  在书本上,桥梁通航孔通常布置在水较深的主河漕。但这样设计,湘江大桥最高点和通航孔就靠近河东岸。河东引桥将伸到五一广场。 

  设计组经访问咨询,了解到:靠近东岸的主河漕,枯水期船只可行驶,但洪水期主河漕水深流急,船只靠西岸水流较平缓区段行驶,更方便安全,通航孔布置在靠近橘洲的西岸更合适,这样湘江大桥桥高、坡度、桥长等问题全部解决。

  十八个桥墩全面开花,抢在湘江桃花汛前冒出水面   

  要一年建好大桥,其关键要点在于必须抢在第二年春季洪水桃花汛前建好主桥18个桥墩。

  湘江大桥18个桥墩分别采取深水桥墩打钢板桩,浅水桥墩围堰明挖,滩头桥墩浇筑沉井的多种施工办法,全面开花,齐头并进,既充分利用现代化机具设备,又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用半年时间于1972年3月成功抢出湘江大桥18个桥墩。

  在湘江大河深水区,曾遭遇最大拦路虎——湘江大桥最大制动墩4号墩沉井在下沉中严重开裂。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炸掉重来,二加固下沉。一万多工人、民兵,举行大讨论。

  最后,老桥工刘进祥、王者兴提出沉井底部加“反刃角”方案。破裂沉井经摆平放正,合拢裂缝,然后加固继续下沉,最后用9天时间,将4号墩沉井沉到岩层。

  飞雨成凌的早春二月,飞索架起湘江彩虹

  长沙湘江大桥这座双曲拱桥的梁,像人的肋骨一样,排在桥墩间形成桥拱。人们把这些梁叫做拱肋。湘江大桥每拱有8根拱肋,每根由三节组成。拱肋重的一节有17吨重,轻的也有好几吨。工人和民兵们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的方法,将拱肋安装到桥上。

  9月30日,长沙湘江大桥上,举行通车典礼。长沙湘江大桥从动工到建成,长沙市共出动80万人次参加建桥义务劳动。任草草 

  (本文资料来源1972年《长沙快报》,老照片选自1972年由长沙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橘洲飞虹》,因原书未署摄影者姓名,无法落实摄影者,请相关图片作者与我们联系,以便奉寄薄酬。)

湘江长沙段建桥简史

  晚清时期,郭嵩焘在日记中提出,要在湘江上架设一桥。郭嵩焘成为长沙湘江大桥建设的最早提议者。

  民国创立,1912年11月11日,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回到长沙,在湖南十团体联合欢迎会上,从七个方面提出建设新湖南。其中提到,从长沙城区“往水陆洲、岳麓山、溁湾市一带,建一铁桥往来”。

  1937年,长沙湘江水陆洲及大河河面树立铁塔,开始建设湘江铁桥,其拉索曾绊翻夜行船只。但当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湘江铁桥建设成为泡影,且不为人所知。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末,猴子石大桥开始建设,但最后只有数桥墩冒出水面,即半途而废。

  1972年,长沙湘江大桥(今橘子洲大桥)建成通车。

  1991年,湘江北大桥(今银盆岭大桥)通车。

  1997年,月亮岛大桥铁路桥建成,1999年公路桥通车。

  2000年,湘江南大桥(猴子石大桥)通车。

  2004年,黑石铺大桥通车

  2006年,三汊矶大桥通车。

  2011年,营盘路湘江隧道通车。

  2012年,福元路大桥通车。

  2013年,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将通车。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2 13:33 , Processed in 0.1361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