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德园常常去

2012-11-14 08: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4| 评论: 0|原作者: 朱姝|来自: 长沙晚报

  德园老店位于黄兴路樊西巷口时,它对我来说还只是市内的一处景点,节假日里邀朋唤友偶尔到此一游,为的是把那些传统的味道反复贮存在记忆里。可自从德园搬迁到了侯家塘南,它就与我的生活亲密无间了,以德园为圆心半径千米内分别有我上班的单位、女儿读书的小学及我们晚上要住的“窝”,简单地说吧,德园是我和女儿上班上学的必经之地。

  早晨,一位年轻妈妈把一个贪睡的小学生从被子里弄下床梳洗干净已委实不易,哪还有时间再弄早餐呢,通常是母女俩背上书包下楼,把个女装摩托车风驰电掣骑到德园门口。待我停好车,女儿会径直到店里的柜台买两盒宾佳乐鲜奶,站在摩托车旁边喝牛奶边等我。而我在门口排队买包子或馒头,运气好的时候也可能会买到银丝卷,那是女儿的最爱。人太多的时候我就只能低声下气给人讲好话插队了,也许是大家看我女儿眼巴巴站在那里的样子可怜又可爱吧,通常都会得到理解的目光。

  晚上下晚班,当我把女儿接出学校大门时大都是晚上6点以后了,路过德园时,通常也会再买上包子什么的给女儿临时饱饱肚子,然后才会安心地到菜场买做晚餐的菜,待回到家做好晚餐摆上桌,新闻联播差不多都要播完了。

  当然经过百年的传承,德园在独此一家的“四眼包子”基础上又发展了众多新内容,譬如炒码粉面,就融进了长沙流行元素。不赶时间的周末,睡一个大大的懒觉后,我和女儿会正儿八经地进到店里,选一个靠里面的桌子坐下,一人点一份自己喜欢的炒码粉面,或是冬菇菜心,或是油爆猪肝,一律地浇上很多醋,再加点油淋辣椒酸豆角之类的。吃完后,一人再来一根油条就着汤吃完,早餐中餐就全解决了。现在想起来在必须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的那些岁月里,德园的“包子们”还真的为我节省了无数的时间,说是我们家的另一个厨房也不算夸张吧。

  听老人们回忆,计划经济时代,一两粮票加一毛钱可以买一个包子。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排队,买包子的队伍在店门前曲折延伸,从来没有争吵过挤过队。早上买上两个包子加上一杯茶,坐在店里就可以聊一个上午,这是很多老人的生活。前来买包子的人多骑自行车,经常是一百多辆自行车停在门外,成了长沙一道风景。而现在呢排队当然还在继续,但新的场景又时不时出现了:一辆小轿车在德园前的马路边停下来,车上下来一位男子或女人或小孩,在临街的门面买一袋包子或馒头,匆匆上车,“啪”关上门,然后绝尘而去。每每看到,我就忍不住会心一笑,德园的传统味道搭乘现代交通工具传播得更快更远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1 15:25 , Processed in 0.0825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