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门吊桥和记粉店

2012-11-14 08: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3| 评论: 0|原作者: 曹淑范|来自: 长沙晚报

  旧时的长沙城里,外湘春街北门吊桥和记的粉,是长沙米粉店行业的头一块招牌。虽然有段时间,我总是在北门吊桥往返,可我难得进该店,据说过去进店,待坐下,堂倌会立即给你“打把子”(即递热毛巾给顾客洗脸、抹手)。我并不曾了解它昔日的风光何等模样。不过,当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总共还是去该店吃过两次粉。其中一次是我㧐(长沙方言,推的意思)板车赚哒钱自己去的,另一次是我出粮票,谢老师出钱,我们邀伙去呷的。

  1960年,全国饥馑一片,当时我在长沙市九中读初三,15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日复一日,吃饭不饱,那时草地上的蒿子草,苋菜蔸、白菜蔸、蕹菜蔸、甚至从米厂外面阴沟里,捞出来的粗细混合糠,一起吃进人们的肚里去了,越是缺食用油,越是感觉肚子饿,似乎那肚子永远也吃不饱。我家离河边头近,为了解决饥饿问题,我只好趁星期天,与其他年轻伢妹子一样,给码头上的搬运工人㧐板车。从通泰门码头㧐到新河潘家坪粮库,可以得到一毛五分钱报酬,但那钱不容易赚咧,拖着半饥半饱的躯体,双手使劲㧐板车,㧐到岸,头冒虚汗,脸无血色,两脚都要打跪了。从搬运工手里接到钱自是欢喜,起码㧐两次胶轮板车,才可以大大方方到和记呷碗粉了。吊桥西边的和记粉店,挤塞在众多店铺中,座落在从协操坪(东风广场)流到木码头贯入湘江的便河上空。店堂成狭长条形,西北边是粉店的厨间,店堂地面铺的是厚实的木板子,可能是下面往上托的钢架横档稍稀,顾客足踏地板感觉有点颤悠悠的,木地板下面,便河里的流水,总是昼夜不息地嗬嗬声入耳。过“苦日子”的时候,很多家面粉店,难得见荤腥,但和记毕竟是金字招牌店,就是不大一样,人来人往,座无虚席,虽然顾客盈门,不过因原料供应匮乏,每天只营业几个钟头。我花2两粮票,2角8分钱,买了碗笋片肉丝。跑堂的右手端的一块又一块长方板上,一层摆着两碗粉,一层叠一层放上去,起码恐怕有上十层,至少有20碗粉罢。到了我桌边,他将最上面两碗中的一碗,放到我面前,我朝碗里一瞅,竟有几片冬笋,还有一小撮肉丝和平日难觅到的猪油圈圈!狼吞虎咽,三扒两搅,呷完了那一碗粉,感觉不错。

  我就读的九中,校门在晴佳巷,与和记近在咫尺。别班教数学的谢老师,年方28岁,他衣着考究,头发浓黑,皮肤白皙,一双皮鞋锃亮,不过那双眼睛虽然亮灼,从瞳仁里透出的却是饥饿无奈的眼神。谢老师为人师表,由于难得吃饱,他也就不顾斯文扫地,放学时竟然饱到校门前拦截,向男女学生索要粮票(当时没粮票就买不到食品)。他自我表白:老师本是浙江人,北京大学毕业生。会书法,擅数学,嗜饮食。食堂就餐吃不饱,肠胃依然饿得慌,同学请你同情我,赠我粮票二两暖饥肠。学书法,攻数学,谢老师悉心帮你忙。有一天,他遇到我,照例讨粮票,我摸索口袋,有4两省票,当即给他2两。他说:“你手里还有2两,那我出钱,我们一起到和记唆粉罢。”因饮食的诱惑,我便与他去了。我们每人呷了碗木耳肉丝粉。他有些兴奋,说:“踩着悠悠颤的木地板,听听潺潺流水声,唆着和记老招牌的湘味粉,此刻,你我不是神仙赛神仙啊!”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1 16:50 , Processed in 0.0895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