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城最后的渔网编织匠梁国安坚守老手艺

2012-11-6 0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1|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胡媛媛 实习生 苏蔚

  60岁的老编织匠梁国安的每天,是从梭来针往中开始的:在位于营盘路旁北正巷的一处简陋斗室里,就着清晨七八时的亮光,将千丝万缕的银线织成一副副牢固实用的渔网。破窗而入的晨曦,勾勒出长沙城区最后一名手工渔网编织匠的坚守身影。竹排、竹针、银线相伴他40年,不仅早已成为其人生的一部分,更支撑着生计,网出一份生活的厚重,一份对传统技艺的守护。

  编渔网40年可“盲织”

  在梁国安10余平方米的陋室里,矗立在房间中央的木梯,已经在这里站了20多年,织网的尼龙线和制作中的渔网高高悬挂在此。坐在小板凳上的梁国安左手握住一根10厘米长的竹排,右手则挑起竹针飞快地将尼龙线绕结在竹排上,一个结就是一个网眼,等到织满一排,便抽出竹排,原有的工序又重新开始。

  “织了40年渔网咯,这套工序早就烂熟于心,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织。”梁国安边说边给记者露上了一手:双眼紧闭,一个个网结仍准确而快速地编绕而出。

  都说渔民讨生活需要72种工具,渔网就是其中种类最多、最重要的一项。”梁国安指着眼前的渔网告诉记者。在他身边的纸盒里,不同大小的竹排竹针各有20余种,“每种都用来编织不同的渔网”。

  一名好的渔网编织匠,要擅长计算排数网眼。“动手之前就要心中有谱。”梁国安说,如果是5米长的密网,需要编近500排,最长的一排有差不多1500个网眼,编成需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这些计算没有公式可循,靠的就是经验和自己的把握。”

  “梁家渔网”远近闻名

  “老梁编的网,牢靠细密,网眼大小均一,我打了几十年鱼,还是他编的网最好用!”76岁的邻居唐炳坤是一名在湘江上讨了大半辈子生活的渔民,提起“梁家渔网”,老人赞不绝口。

  40年的坚守让梁国安在湖湘渔家中小有名气,常有岳阳、浏阳的人寻觅到小巷中找他制网。“我做过的最大一张网摊开有30多平方米,要用楠竹支撑四角,固定在水流中拦捕鱼类。而赶鱼的工具就是一艘小船。”梁国安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虽然坚守的是师傅传下来的老工艺流程,但自己也有小小创新:“我将原来制作渔网的麻线换成尼龙线,这样更经得沤,使用的时间会更长。”

  “以前也带过徒弟,可制作一张普遍的渔网需要花费一个多月,才卖千多元,学着学着他们都没坚持下去了。”作为长沙城区最后的手工渔网编织匠,梁国安仍期盼有更多人能了解和关注这一老手艺,“不要让手制渔网最终只流传在回忆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1 16:37 , Processed in 0.0949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