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快中秋了,你是否在月光下,唱过我们童年的歌谣。 我们小时候的月亮也像现在中秋时那样清亮如水,月光洒满一地。 那时,还未到中秋时,农村里农活多,月亮出头了才开饭,我在灶湾里烧火,我老想着快点去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外婆炒完菜怕我急着要吃饭,因为还要等舅舅、舅妈从田里回家吃饭,外婆用地道的浏阳话教我唱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特上口,特好听: “麻雀子灰里面滚又滚,又怪哥哥冇买粉。买了粉又不晓得吃,又怪哥哥冇买席。买了席又不晓得困,又怪哥哥冇买棍。买了棍又不晓得打,又怪哥哥冇买马。买了马又不晓得骑,又怪哥哥冇买犁。上也犁,下也犁,犁了哥哥的脚板皮。” 晚饭就在地坪里吃,外婆从山坡上采了好多栀子花用方格手巾扎着带回家当菜吃,那花的芬香那味的清淡至今难忘,外婆开饭之前顺便告诉我唱这首歌谣: “栀子开花六瓣叶,嫂嫂带我六个月。我带嫂嫂下苏州,苏州城里好丫头。红绫毛袄绿背褡,绿菱子小裤绣红花。” 地坪里也有左邻右舍来坐一坐,外婆就指着地坪边上盛开的指甲花对我说: “花、花、花,走人家,人家不洒茶,不是好人家。” 我就领会了外婆的意思,外婆教我待人要贤惠,谁来家都要端茶喝,赶紧进屋泡茶给客人喝。外婆总是和睦邻里,借了人家一升米就恨不得还人家一斗米,她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这和她出身大家闺秀有关。 有时候我们还会坐在大人的脚上,大人的脚背随着我们的歌谣一跷一跷,把小人儿跷起来,我们唱: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留我吃饭,什么饭,红米饭……” 我口袋里揣着炒熟的南瓜子,外婆又教我不可独食,吃东西要分享,说是: “一个人吃起喷喷臭,大家吃起喷喷香。” 有时几个小孩争东西吃,我和小表弟向来是一边的,争不赢就哭,外婆就哄我们:“来,不哭,唱个歌谣了”: “蛤蟆叫,水泱泱;伢崽哭,要婆娘;妹子哭,要嫁妆。今年春天栽杉树,明年冬天打嫁妆。打个木柜,打个木箱,叽叽呀呀下浏阳。 红扁担,扛红箱。绿扁担,扛绿箱。扛到老爷门前过, 老爷赞我好嫁妆。不是娘爷打发我,是我自己绩麻绩到大天光。” 表姐表弟们又破涕而笑,拉钩言和。还有一首也是关于出嫁的歌谣: “大姐嫁,杀只猪,二姐嫁,杀只羊,三姐嫁,杀只鸡,四姐嫁,抱着娘爷哭一场,只怪自己冇商量。” 外婆坐在地坪里教她的小孙子唱歌谣,外婆肚里有好多歌谣,她坐在那黑色的木椅上,一边唱,一边抱着她的小孙子摇,那木椅就随着她的歌谣的节奏声中来回摆动: “大月光、细月光,哥哥起来做木匠,嫂嫂起来打鞋底,婆婆起来炒冻米。冇得你吃,冇得你尝,背篓东西走浏阳。浏阳有个花姑娘,嫁与你做婆娘。” 晚饭后站在铁路上一呼唤,大大小小的伢妹都来了,我们一群娃在舅舅家屋后的晒谷坪里玩“捉摸子”游戏,就是把手绢蒙住眼睛找在脑后。还有“牵羊卖羊的”游戏,为首的人在头,后面一个接一个的牵着前面人的衣裳,一边念: “牵羊卖羊,卖到浏阳,浏阳老板,火烧屁眼,老板,老板,卖羊不。” 对方的人就前来捉小羊,老羊就要竭尽全力保护,被捉住的“小羊”就要表演节目。 玩完了游戏,意犹未尽,小伙伴们都回家了,我还没有睡意,我的童年是没有电灯的,只靠煤油灯,煤油还要票,外婆是最节俭的,说不要点灯,月光可以照进房来,摇起蒲扇赶走蚊子,又教我唱: “月光光,夜光光,桫椤树好烧香,两个姑子同拜拜,拜到明年好世界,世界不奈何,打个金枝砣,金枝砣开花,有女莫嫁张家, 张家柴又深,水又远,猫儿涝饭,蚌壳担水。” 月光下的歌谣是文学的佳肴,也是我童年的快乐,我希望能代代相传,能照亮孩子们的心田。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也能勾起游子的一种美好的回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7 07:34 , Processed in 0.0886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