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闲说安魂曲

2012-8-28 11: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1| 评论: 0|原作者: 轻骑|来自: 长沙晚报

  又近七月半,不禁想闲说下老长沙的安魂曲。

  旧时长沙城是座狭长的城池,西临湘江,东边以现今建湘路,为城乡之界。后来,城外居民渐多,在大块菜土中夹杂成片民居,房屋建筑没有城内精致讲究,道路也多为土路。此时老城墙已拆除,但原是城墙外的居民到黄兴路商业闹市区,还是习惯称“进城去”。城东进城到黄兴路,东牌楼是主要通道之一,东牌楼紧邻黄兴中路的巷口,有著名的甘长顺面馆,与杨裕兴面馆齐名。

  那些年,我的堂叔叔与叔爹爹住在城外黄泥坑子(今芙蓉中路与解放中路交叉一带)。堂叔小学快毕业的一天,叔爹爹工作的商店一位同事死了,这位同事住在东牌楼,叫叔爹爹去帮忙,叔爹爹便带了堂叔同去。

  堂叔后来对我说,那一天,长沙下过雨,进城的路上一片泥泞。叔爹爹和堂叔穿上木屐,向东牌楼走去。穿过土路,走到浏正街,木屐在麻石路上喀喀着响。从浏正街转东庆街过藩后街,再转到东牌楼。灵堂就搭在甘长顺面馆前。晚上,师公子头戴方冠,身披黑袍,开始做道场。首先无非烧钱化纸,贿赂各路神仙,祈求善待死者,永享阴间安宁。然后,师公子扒开一个用泥巴筑起盛满水的土围子,任水流出,再用三条板凳搭成桥状,这称为破血湖池、过奈何桥,寓意引导死者顺利走进阴间家园。

  师公子功课做足后,唱夜歌子的登场了。灵堂前,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居民也围拢来几层。夜歌曲调悲凉,却词亲意切。当唱到《十月怀胎》时,孝子们和围观人群中有人抽泣抹泪,戚怆的调子在巷口回绕:“江城五月落梅花,十月怀胎哭妈妈……”堂叔母亲早逝,不觉也潸然泪下。叔爹爹过来催堂叔先回去,自己则要留下继续帮忙。堂叔有些不舍,无奈向回家的路上走去。身后,夜歌子已换成了《辞别歌》:“辞别门槛辞亮窗,辞别对门两街坊……”

  从城里出来,踏上城外的土路,四际无人,堂叔不觉心慌。回过头来,觉得有传说中的僵尸对他紧追不舍,还一面向堂叔后背甩泥巴。跑得慢时,甩过来少;跑得快时,竟如雨点般落下。堂叔气喘吁吁,进得家门,扣紧门闩,不敢入睡。

  半夜,叔爹爹回来,见堂叔未睡,很是奇怪。问明究竟后,叔爹爹看了看堂叔衣襟后背,哑然失笑。叔爹爹说:这是你自己看花了眼,误认有僵尸追你,你跑起来,木屐带起泥巴甩到你背上,跑得越快,当然就甩得越多了。

  大人真是睿智,分析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堂叔听后,心不再害怕,不久便呼呼入睡,梦到快乐老家。

  “文革”中,全社会上掀起学习毛主席“老三篇”的高潮,在毛主席“……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的号召下,葬礼都采用追悼会形式。其间,长沙街头出现了一班“弹四郎”,他们把葬礼弄成了现代音乐会,演唱的歌曲也与时俱进。“文革”时,唱的是《我们走在大路上》,体现了革命人民奋斗终生的豪迈雄壮。改革开放初期,唱的是《妹妹找哥泪花流》,给人世间的离别平添了些许缠绵。近日,偶然在一场葬礼上,我竟听到唱《千里之外》:“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情境倒也贴切,不算离谱。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7 05:10 , Processed in 0.0891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