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湘江中的橘子洲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点。儿时的橘子洲,在印象中却有几年仿佛没通公交车,来去不方便。比较有印象的是杨伯伯开车带我们一家去橘子洲上吃“黄鸭叫”。 这一路上卖“黄鸭叫”的餐馆少说也有二三十家。我记得杨伯伯开车直奔他最常去的那家店,选好新鲜鱼过秤,厨房就拿去烹制。那一桌有印象的是,橘子洲上的菜肴好像都离不开“黄鸭叫”:红烧黄鸭叫、黄焖黄鸭叫、水煮黄鸭叫,还有油炸黄鸭叫,再加上几份小菜和啤酒,橘子洲上宴席的气氛就热闹起来。 但我对“黄鸭叫”却不蛮“来神”,因为它身小、刺多、脑壳硬,嘴边还有两根须,有点像缩小版的鲇鱼,但爸爸说“酒怕牛肉,饭怕鱼”吃鱼不要急,得慢慢理刺,熬得白白的鱼汤最是营养美味。 我看着橘子洲黄鸭叫店外的湘江美景,吹着微微的凉风,心里却想着橘子洲的橘子在哪里? 初中时代,我和好友骑着单车去橘子洲玩。 我们从芙蓉路骑到湘江大桥,再从引桥下橘子洲岛。 洲上道路不宽,浓密的树阴可以遮住整条街,还有人家在门口摆个小摊子做点小生意,我们骑累了就停车买水喝。 当时岛上还有很多居民,都住在自己搭建的木楼和简单的砖房里,饭点一到就有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惹得我和好友闻着香味猜测人家炒的是“辣椒炒肉”、“蒜苗炒肉”还是“韭菜花炒肉”。 我们在木楼边看到一个娭毑在做火焙鱼,小鱼小虾躺在细密的铁丝网上,被下面一炉柴火静静烤着,娭毑挥着蒲扇慢慢焙鱼,我问要熏多久,她说闻到香味就差不多了。 高中时代,老师带我们去洲上写生,坐在河堤边画着岛上的老木楼,还有一些停泊在江边的小船。 我用色彩画下眼前的风景,一座座木楼颤颤巍巍立在那里,好像随时会被惊动的老人,有居民走过来弄不懂我为什么画它,问:“你们住的高楼大厦不好吗?这屋子又旧又潮湿,住着不舒服,一发洪水更加不得了。” 于是那时我就想,我们所看到的“美好与古朴”,在他们眼中却是“贫穷落后”;他们急着改善生活,我们却在寻找自己日常生活中少见的“野趣”。 说起橘子洲,当然会有朋友跟我谈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挺美的,但愿这份美,能长留橘子洲,留在我们心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7 02:37 , Processed in 0.0931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