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新老影院的两重天

2012-4-23 09: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3| 评论: 0|原作者: 石月|来自: 长沙晚报

  4月21日天气晴好,张凡特意“呼唤”自己的一帮姐妹聚集在步行街,准备先集体重温最近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再找一家餐厅聚餐。在周末或是节假日,呼朋唤友看一场电影,已经成为了诸多长沙人尤其是青年们的生活休闲方式之一。据统计,长沙电影票房2011年达到1.55亿元,全年观影人数达到惊人的500余万人次。人们对于电影的需求增加,也促进了长沙影院市场的升温:去年一年,长沙新增影院9家,今年预计还将新增10家。一边是新电影院如雨后春笋,另一边——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辉煌过的老影院则风光不再。

  1

  老影院“硕果仅存”2家

  有多少老影院,你还叫得上名字?“银宫电影院、银星电影院、文化电影院及分院、建设电影院、水上文化宫剧场、麓山剧院、东风剧院、烈士公园电影院、湖南剧院、大众游艺场、燎原电影院、工人文化宫剧场、工人宽银幕电影院等等……”赵竟城悉数数来。 

  从1979年到红卫电影院(后改名大众游艺场),到1983年调入长沙电影公司,再到1992年担任长沙电影公司副经理职务,1997年到银宫电影院当书记,后1999年调到长沙市文物商店担任经理,赵竟城算得上是经历了电影在长沙从最辉煌到不景气的全过程。

  据1987年长沙市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长沙市区存在营业性对外专业电影院27家,共有座位2.6万余个;市区各厂矿俱乐部电影院达213个,座位25万余个。1988年,银宫电影院放映收入达100.5万元,成为湖南省首家年度放映收入超过百万元的电影院,居全省各地市之冠,且跻身全国电影院单店收入十强之列。

  说起当时人们对于电影的“痴狂”,赵竟城拿出自己存下的《电影报》1993年合订本向记者解释,“《电影报》最开始是月报,后来逐渐变成了旬报,最后成为周报。印刷出版后在各大影院销售,销售量最多的时候达到3万份。通常是还在印厂的时候,就有印刷师傅抢着要看这张报纸。”记者在这份48开4版的报纸上看到,头版刊载最新电影的介绍、主创说电影等内容,第二版则多为关于演员的详细介绍以及长沙市各影院下半月新片上映表和影片说明,而第三版则刊登许多影评,许多影评来自当时的影评协会。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创下百万元票房的银宫电影院早已不放映电影。长沙电影城也已经改成招待所、超市和药店,依靠出租场地来养活退休员工,红色大剧院也改为了以剧场为主。仍在放映电影的仅剩下湖南大剧院和东风影城,不过后者目前因装修改造暂停电影放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市场刚刚兴起,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以及其他娱乐活动尚未成型为当时电影院红火提供了有利环境。

  是什么原因最终拖垮了老影院?赵竟城分析称,硬件更新难度大、新的娱乐方式出现和民营资本的进入,最终导致了老影院纷纷关张。各大影院开起了录像厅,相对于电影票价而言,看录像的票价相对便宜,之后卡拉OK、舞厅和电视的兴起,让影院人气有所下降。而随着观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影院中的座椅、空调等硬件条件相对落后,放映设备老化,改造更新难度大,而不改造不更新,则走入观众减少更加缺乏资金维持运营的恶性循环。

  2

  新增影院“商圈化”成趋势

  民营资本投资影院,体制相对灵活,资金雄厚的院线重金投入在电影院硬件提升上,放映设备现代化,也更加贴心。据了解,国内现有电影院线星美、万达、新影联、横店等几家均在长沙开起了影院。

  “近年来长沙市电影行业发展非常迅猛,两三年前还只有十来家电影院,现在暴增至25家,光去年一年便增加了9家,今年预计还会增加10家左右。电影票房去年达到1.55亿,卖品、贴片等周边产品收入5000余万元。全年观影人数达到惊人的500余万人次。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电影已成为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沙市电影协会会长梁仁军告诉记者。

  梁仁军说,目前新增的影院以开在商圈内的影院为主,而今年还将新增的影院也将继续以“商圈影院”为主,万达影城和王府井影城均开在五一商圈内,河西桐梓坡路新开的万达影城、金逸电影城就开在商业广场内,而滨江新城一带就计划新开4家影院。

  业内人士分析,商圈影院增加,尤其是房地产商投资影院增加,原因有二:一方面,房地产商自建影院会使项目后期的招商工作更加方便,在某种程度上节约谈判成本、减少内耗,也可以使得企业产业链更加丰富;另一方面,电影院有助于为商业项目拉动客流,因为电影院与购物中心的定位比较契合,针对的都是年轻群体,消费者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有可能产生随机性消费,从而带动餐饮、娱乐等业态的发展。这样的话,餐饮、娱乐等商家也会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并使得租金保持稳定,这样商业项目的收益也有了保障。

  3

  “千店一面”需转向特色经营

  对于老影院的消失,梁仁军并不担忧,老影院硬件老化、机制不活,消失成必然,“旧的终究要变成新的。”然而他表示,真正需要担忧的,是电影院的同质化现象即“千店一面”。

  梁仁军举柏林为例:柏林城市规模与长沙相似,而在柏林30多家影院里,有许多有特色的影院,比如有专门放艺术片的影院,专门放限制级影片的影院。而在长沙,从影片放映内容上来说,尚无艺术电影院。从放映形式上来说,除长沙幕语汽车影院外,一个大厅和若干小厅的结合,几乎是所有影院的固定模式。《北京爱情故事》和《车在囧途》等影视作品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汽车影院产生兴趣,而在今年票房收获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82.57%的基础上,开业7年的幕语汽车影院今年将开第二家。

  同时,社区影院让市民观影更加便利。17.5长沙佳润影院与沃美影院分别处于朝阳路居民集中区以及湘江世纪城新居民区,更类似社区影院。与许多星级影院不同,17.5佳润影院仅设四个厅,拥有近600个座位,更偏向小而精的风格。影院负责人表示,影院的设计就是瞄准社区化的概念:“周边有很多的居民,这个影院更像是属于自己的放映室,有专业的设备和影厅,但会更注重家的概念。”

  对于长沙电影市场是否将在2012年达到饱和,梁仁军表示否认:“这个市场并没有饱和,只是竞争会更加激烈。”他介绍,今年2月成立的市电影协会以全市影院、院线公司和四区县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为主体,就是旨在谋求长沙影院的共同发展,把影院蛋糕做大,避免恶性竞争。

  梁仁军算了一笔账:“以500万人口来计算,每个人每年看2场电影,每张电影票30元,一年票房就达3亿元。而去年的票房是1.55亿,说明市场还很大,2000万元级的电影院还可以再培养十余家。”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7-18 01:07 , Processed in 0.1607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