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孚嘉巷42号有一幢“兰庄”,入住客人多为湘乡行商,今此宅已成为居民住宅。这栋内中外西的公馆建筑,即是清末原“四正社”驻地。该公馆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遭到损毁,1946年重建,仍保留有原建筑风格。 1911年6月初,同盟会派焦达峰负责湘、鄂两省军事。他奔走两省间,积极联络会党,筹集枪械,准备组织“民军”。7月,焦达峰与焦达人、彭友胜等在此设立“四正社”,以此作为洪江会领导核心。 焦达峰在1904年入长沙高等普通学堂时即加入哥老会,颇具江湖绿林习气,他联络会党时头上常扎一包头,自命梁山泊天罡。焦达峰曾化名“岡头樵”,署名时,喜欢只书一“岡”字,他写的是草书,人们误认为“罡”字。“罡”拆开写便是“四正”。1906年,焦达峰留学日本东斌学校,入同盟会,成立“四正学会”。1909年初,与孙武回国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分头负责两湖事宜。焦达峰刻有一枚“四正”两字图章,自谓“四正”为“心正、身正、名正、旗正”。此乃四正社来历。 辛亥革命爆发前,焦达峰主要任务是运动会党。 焦达峰,浏阳县人,他与湖南洪江会党素有渊源,18岁即入会,后又被推为会党领袖。他在浏阳县龙伏镇沈家大屋(焦夫人沈菁莪故居)召集湘阴、平江、萍乡、万载、长沙、醴陵、浏阳、湘乡等县的洪江会“龙头大哥”30余人集会,经龙头大哥们抬举,成了会党首领。 四正社作为洪江会领导核心,按湖北会议分三路发动的既定计划,分派同志分赴各地活动,设立机关,筹备武器,发展社员。焦达峰派往各处的同志和指定的会党头目大多是可靠的四正社社员,所以在号召起义时,能收指臂之效。后来长沙起义不到一星期,附近各县开到马刀队、梭镖队、来复枪队一万八千人,编入陆军各镇之中,都是响应焦达峰号召而来的四正社社员。 焦达峰亦非常注重新军联络工作。原来巡防营的中下级军官多数加入会党,四正社顺藤摸瓜,在巡防营中开展比较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与巡防营中级军官取得默契。巡防营的中级军官赵春霖、甘兴典、刘玉堂、袁国瑞等人因与焦达峰关系密切,也都列名四正社。 1911年10月18日,焦达峰在太平街贾太傅祠召集会议,决定响应武昌起义,举行长沙反正。22日,起义一举成功,25岁的焦达峰被推举为湖南军政府都督。 2010年,孚嘉巷四正社旧址公布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7-18 00:13 , Processed in 0.1010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