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星城寻笔

2011-4-13 15: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4| 评论: 0|原作者: 乔川龙|来自: 长沙晚报

  时光倒流百年,在长沙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些作坊,声名远播。它们就是大大小小的数十家毛笔庄,著名的有王文升笔庄、彭三和、世界笔庄、莫谷升毛笔、桂禹声毛笔等。这些笔庄的制笔人各施技艺,所制毛笔备“尖圆齐健”之四德,畅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和日本。

  《书法》杂志创刊号上一篇文章介绍,毛笔制作技艺分作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湖笔以湖州为中心,素有“湖颖之技甲天下”之称,辐射安徽、福建、江苏、北京等地;湘笔则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江西及西南诸省。不过如今“江西笔”(以江西南昌文岗镇为中心)如日中天,而作为湘笔发源地的长沙制笔业却已衰落,当初的笔庄也难觅踪迹。

  河西二里半的莫家毛笔店,颜家龙题写的耀眼招牌下,却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门面。店面一半货架上琳琅满目挂满了各式大大小小的毛笔,另一半则兼营其他一些文房和文化用具。老板莫凤鸣师傅黝黑的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容,据他介绍,莫家毛笔始于清代,以刚柔相济、挥洒自如、笔锋透明如镜的美名传至今日,到他已是第四代了。之所以能传到今天,莫师傅说,这和莫家毛笔独特的120道手工制作程序分不开,从“提纯一束毛”到“收尖一支毫”,上杆、梳毛、打齐、捆毛头、上胶等,都不允许半点马虎。

  更难能可贵的是,莫师傅的父亲莫谷升在1993年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制造出了失传了上千年的鼠须笔,这在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年《长沙晚报》专门做了报道。鼠须入笔的难度在于老鼠经常打洞导致鼠须受损,所以收集鼠须做一支笔非常不易,莫谷升老师傅一生也仅仅做了21支这样的笔。

  位于南阳街的杨氏笔庄,招牌为黄永玉题写。近前一看却是个南食店,毛笔仅占店子一边。女店主介绍,杨氏毛笔是由她的已故父亲杨德富老师傅创建的,杨老13岁时就在叔叔的介绍下在一家笔店当学徒,开始了制作毛笔的生涯。因为杨老读过几年旧学和新学,加上自己的勤奋,在传统制笔的基础上,广纳各家之长,独创了杨氏笔庄技艺。杨氏毛笔历时大半个世纪畅销不衰,黄永玉更是对杨氏毛笔青睐有加,专门在笔庄定制“永玉画笔”,并专门作画一幅赠与杨老以致谢意。杨德富老师傅在几年前过世,由于后无子嗣,制笔这门手艺就由他的大女儿和女婿黄永林先生继承。谈到杨氏毛笔的未来,女主人有些忧心忡忡。她说,年轻人缺乏耐心,对制作毛笔没有任何兴趣,她担心杨氏毛笔会因后继无人而寿终正寝。

  曾经辉煌的长沙制笔业,如今仅存两家偏安一隅,勉强支撑,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6 20:52 , Processed in 0.0865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