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450岁!我家外墙建于明朝

2011-4-8 05: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7| 评论: 0|原作者: 胡媛媛|来自: 长沙晚报

位于化龙池酒吧街的善化县学宫照墙已有450年历史,而胡娭毑的家就在这面古墙的后面。 邱晓峰 摄

      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已经过了450年。450年间,它身处的老巷不知改变了多少容颜,与它朝夕相伴的人家,也不知改换了多少回。

    在化龙池,谁都知道这面斑驳老墙的来历;对居民胡小西一家来说,每天与450岁的古墙生活在一起,也早已习惯。老巷、老墙、老居民,他们的相守相伴也就成为一段最动人的故事。

   前 言

    一堵老墙、一片青砖、一段残碑……它们或散落在长沙的老街小巷深处,或者就与你我朝夕相处。穿越历史的风雨,不起眼的它们因此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老长沙新记忆”栏目,重拾散落街巷里的历史留存,聆听它们讲述的老城新事。

    与450年的历史朝夕相对

    “你找善化县学宫照墙啊,那就是胡娭毑家的外墙啊,走,我带你去!”走进化龙池酒吧街,虽然这里早已成为长沙的潮流前线,但只要一提起老墙,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胡小西家的大木门掩映在一片霓虹里,与门紧紧相挨的就是有着450年历史的善化县学宫照墙。这是一面高约4米、长6米的青砖老墙,经历了岁月的冲刷,墙面早已变得斑驳,只有蹲下身仔细端详,才发现原有的须弥座形墙基,还能依稀辨出痕迹。

    穿过大木门,胡小西一家与老墙的生活便一览无遗。紧挨老墙的是一个小天井,摆放条几小桌,平常胡小西会在这里择择菜,天气好时坐在天井里晒晒太阳。天井后的空间并不大,紧挨着便是一家人的卧房,为此胡小西特意将灶锅等厨具放在天井内距离老墙最远的地方,“怕油烟熏了它。”

    为老墙搁置了自家翻修计划

    65岁的胡小西和70岁的老伴,都出生在化龙池的老街上。胡小西说:“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这面墙是文物,是善化县学宫的一面照墙,听说学宫原来在别的地方,明朝时迁到我们这一带。这是当时文人读书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校。”胡小西出生时,学宫已在“文夕大火”中毁坏,但她不止一次听老人讲过,曾经的学宫面积很大、房子很高也很多。

    整日与几百岁的老墙朝夕相处,胡小西与老伴对墙的感情非同一般。在家中,老人从不将有棱角的物件靠墙而放,怕一不小心就“碰伤”了它。而为了老墙,胡小西甚至还因此搁浅了自家的翻修计划,“你看我家旁边的房子,都已经是几层楼了,只有我家还是简陋平房。”胡小西说,几年前自己也准备将住房翻修一下,但在与文物部门商议后,最后还是没有行动。“还是担心动工会对老墙造成伤害,我们是老居民,就应该好好保护它!”

    “能住在一起是一种缘分”

    与古墙相伴,胡小西一家的生活过得平淡而平静。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上初中的外孙成绩不错,有时候家里人也会开玩笑地说,到底是因为和学宫照墙生活在一起。

    昨日对古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块写有“不可移动文物点”的铝牌,被长沙市文物局悬挂于墙上。“去年这里就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挂牌后了解、呵护它的人会越来越多。”对此最为高兴的当然是胡小西。老人说,能相守是一种缘分,如果有可能,她还是愿意与老墙一起生活下去,毕竟这种感情已经渗透到骨子里。

    对化龙池的居民来说,家门口的文物让他们倍感珍惜。“平时有空,一些爹爹娭毑就会在巷子里走动,看到有小孩想在墙上刮蹭什么的,就会走上去阻止。”居民们说。

    相关背景

    长沙曾有三座学宫,长沙府学宫、长沙县学宫和善化县学宫。善化县学宫原在城南兴仁坊,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改迁今东文庙坪地。万历四十年(1612年),善化县知县唐源于学宫屏墙内凿一池,曰“化龙”,化龙池街名由此而来。古时候的建筑喜欢在大门内建屏蔽物,比如照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6 20:47 , Processed in 0.0982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