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予园公馆的院子里,一棵50多年的老葡萄树发芽了。它结的葡萄,周围不少居民都吃过。不过,以后还能不能吃到,成了未知数。 公馆背面的红砖墙上,已经盖了一个大大的“征”字,在周围的残垣断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公馆能保住吗?”居民们议论纷纷。 [文物局之声] 升格市级文保单位后,将得到更全面保护 本报长沙讯 一纸房屋征收分户评估结果,再次将予园公馆拉入公众视野。昨日,恰逢全省文物局(处)长会议召开,本报关于予园公馆面临强征的报道引起与会人员的关注,接受采访的与会者均肯定了予园公馆的文物价值,并认为其应该得到有效保护。 湖南省文物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若予园公馆成功升格为长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将得到更为全面的法律保护,“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该官员表示,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长沙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十分肯定予园公馆的文物价值。他表示,作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予园公馆因其建筑的完整性,在长沙的老公馆中具有独特的保留价值,“必须力保予园公馆”。记者徐海瑞 [居民之声] “就算我们的房子被拆,老公馆也不能拆” 本报长沙讯 予园公馆坐落在吊马庄1号,在公馆的东西两边,各有一栋小楼已经拆了,堆积着许多砖头和垃圾。周围几栋居民楼也打上了“征”字。记者在几条巷子转了转发现,有的巷子两旁已经立起了蓝色的围挡。 “我们都吃过公馆院里的葡萄。”公馆背后云泉里宿舍的住户李女士说,她还是小孩的时候,葡萄藤常常伸到墙外来,“我们就偷摘来吃。”还有居民说,公馆的主人很好客,葡萄成熟的季节,到他家去,总能吃到可口的葡萄。“我们估计要搬走了,吃不到葡萄了。” 今年70岁的何楷元,住在吊马庄已经50多年了,他说自己虽不住在公馆里,但对公馆也是有感情的,“吊马庄是因关老爷得名的,这栋公馆是这里历史最久远的,应该得到保护。” 住在附近的市民易爱珊告诉记者,自家所住的居民楼和老公馆,还有后面的云泉里居民楼属于第一批征收范围,他为老公馆感到惋惜:“就算我们房子拆了,老公馆也不能拆啊!” 居民张泽先感慨,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在老建筑拆了一个又一个,已经有点名不副实。“高楼大厦是好看,但未必有什么底蕴?”记者夏盛 [微博之声] 支持: @潇水湘江:我觉得拆掉也无妨。里面的设施真的严重老化了。 @马栏山:老的也有赝品,这个公馆就是个重建的赝品。拆了也好。 反对: @小兴2375:没有历史的城市只是一具躯壳。 @陈少举:长沙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少,必须得保护! @蟹熊:长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至今,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但是,你上班下班的途中,你有没有发觉到,周围喧嚣的挖掘机和尘土飞扬,正在将这变成历史。 @阳光灿烂的雏菊:留点过去的痕迹给后人吧! 予园公馆 征收事件时间表 2005年 公馆被列为长沙历史街巷保护建筑和近现代保护建筑。 2010年6月 长沙市文物局公布其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2010年8月25日 棚改指挥部指挥部发布公告,将予园公馆列为征收房。 2010年10月11日 文史专家计划联名上书市委、市政府,呼吁保护予园公馆。 2011年3月10日 长沙拆迁办发出公告,将予园公馆列入评估对象。 2011年3月29日 棚改指挥部负责人表示,公馆必须征收,且是强制行为。 [专家之声] 在法律上保护这些老建筑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 潇湘晨报:旧城区棚户改造如何与保护老建筑并行不悖? 雷颐:这两者我认为还是有悖论的,一个老建筑,其实和周围其他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如果周围的都拆除了,留它一个在那里,意义也不大。一定要保护周围的群落,老城区应该成片出现。比如法国,城区就有许多古老的建筑。 潇湘晨报:全国很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中老建筑和老街区屡遭拆除,要制止这种行为最根本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雷颐:一是要进行立法保护,另一个则是政府工作需要尊重公民的个人房产权。许多老城区进行拆除,其实就是拆的成本太低,利益是拆除的动力,如果将房产权落实,完全满足公民产权的需求,那么这个利益没有那么大,动力也会减少许多。 潇湘晨报:一些城市在建设中拆除了许多老建筑,而另一方面,又去搞一些仿古街、仿古建筑,您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雷颐:这根本就是一件荒唐事。“拆古”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区,感觉旧的似乎不好看,“仿古”的建筑就似乎感觉富丽堂皇,很崭新华丽的样子,但都是假的,都没有意义。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专家委员会委员柳肃 柳肃认为,予园公馆属独栋别墅式建筑,“拥有单独的小院子,外部属西洋造型,又有中式堂屋,结构保留很完整,非常难得。”柳肃说,予园公馆的可贵就在于,它一直为刘氏家族所用,“所谓公馆,就是一家一户,很宽松,予园公馆一直保留了这样的属性。” 整理/记者文乃斐 徐海瑞 予园公馆征收事件时间表 刘贲予(辅察)(1880—1930)为清末秀才,毕业于湖南将弁学堂,与程潜、赵恒惕等同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刘贲予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与湘军领袖密谋举义,并赴四川游说川军将领讨袁,又由川入粤,联络同志策应,直至护国战争结束。1917年护法军攻下长沙,刘贲予任卫戍医院院长。192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发起留日和留德医学生组织湖南医药学会,并与长沙市工会、商会、教育会、湖南慈善总公会、准盐公会一起筹建了湖南公医院。这是湖南省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 1925年毕业后,报考并被录取为庚子赔款资助的研究生,分配至长崎医科大学,在角尾教授领导下的第一内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任湖南公医院内科主任。193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为支援抗日救护,从1931年起,开办了5期高级看护训练班和五期军医研究班,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医护人才。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又设立了各拥有1000床位的益阳后方医院和常德后方医院,共收治伤员3500多人,任湖南陆军医院和益阳后方医院、常德后方医院三院院长,同时兼任湖南公医院院长。1940年刘建勋随湖南公医院迁至湖南茶陵,其时,设在茶陵的湖南第二保育院70多名孩子染上麻疹,重病者被送往公医院,刘建勋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孩子无一死亡。 第二保育院院长齐新(抗日名将齐学启之妹)屡奖盛赞刘建勋院长对保育院孤儿的精心关照和医治。随着医疗业务不断发展,湖南公医院工作人员后增至近百人,成为抗战后方我省东南地区一所较为完善的综合医院。1943年,刘建勋派遣医务人员返回长沙旧院址,开展临时门诊工作,恢复对长沙市民的医疗。 抗战胜利后,刘辞去湖南公医院院长职务,在长沙开设“卧云医院”,并任长沙市开业医师公会会长。1949年刘建勋利用与陈明仁的关系,积极营救参加湖南和平起义而被捕的民主人士,如龙伯坚(龙璋之子)等。同乡和留日老友李明灏将军参与策划湖南和平起义后,来卧云医院住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刘建勋在李明灏的影响下,加之阎子祥市长上门聘请,毅然将卧云医院的全部药品和器械捐赠给长沙市立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并参加该院工作。 公馆保卫战他山之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9-8 22:50 , Processed in 1.1375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