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我们的老房子抹着明清坪塘生产的石灰

2011-1-17 19: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2| 评论: 0|原作者: 吴文峰 任大猛|来自: 长沙晚报

    当年长沙六大卫星工业城镇藏着值得保留的工业遗址

    虽然湖南经视名主持马可高唱:“爱情是水风井的一道风景,命运是窑岭的一块窑砖”,但如果真有谁到长沙闹市区、韶山路旁的窑岭,去找烧制砖瓦的窑场,想找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工业遗址,那真的有蛮“不清白”。

    我们城市发展的速度飞快,要找古代工业遗址只能到长沙昔日的远郊邻县去寻找。

    上世纪80年代,长沙城市规划中,即根据当地物产、历史沿革等因素,将当年望城县铜官镇、坪塘镇、丁字镇;宁乡煤炭坝镇、黄材镇;浏阳永和镇,规划为长沙卫星城镇工业区。

    铜官镇  因该镇陶泥储量达5000万吨,明代即称湖南陶都,在规划中成为以生产陶瓷为主,包括16个以上工业企业的工矿型城镇。

    坪塘镇  因该镇优质石灰石储量3亿吨,矽砂矿储量2亿吨,在规划中成为以水泥、化工等建材工业为主的城镇,繁盛时该镇水泥厂、化工厂达57家之多。

    丁字镇   因花岗石总储量20亿吨,矿质抗压力强,其麻石开发建材、化工、装饰、工艺四大类10个花岗石产品。遂规划为以麻石开采为主的城镇。

    永和镇  以磷矿、磷肥开采及生产为主。

    煤炭坝镇  煤炭总储量2240万吨,以开采煤炭为主,另设工业企业。

    黄材镇  盛产石灰石、矽砂,是重要建材工业基地,另该处盛产铀矿。

    四大水泥厂前三位都设在坪塘镇

    长沙俗话说“宁乡的煤,莲花桥的灰”,当年长沙城内大批老房子,就抹着坪塘、莲花桥的石灰。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四大水泥厂,排名前三位的都设在坪塘镇,即省新生水泥厂、长沙市水泥厂、望城县水泥厂。

    本次文物普查,在岳麓区坪塘镇及周边的莲花镇、含浦镇果然找到四大石灰采石场、两大石灰窑和一处砖瓦窑等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长沙四大石灰石采石场遗址

    在没有水泥的时代,石灰砌起长沙的二层小洋楼并粉刷长沙的墙面,人们甚至还用石灰洒向农田,目的就是为了中和长沙酸性土壤的酸碱度。不过,以长沙莲花桥、坪塘为中心的石灰生产,主要目的还是用于长沙城市的房屋建筑。

    在坪塘镇,岳麓区文物考古工作者邹平等在该镇长塘村张家塅组、谢家塅组分别发现两处总面积分别达7万和6万多平方米的明清时代石灰岩开采遗址,这两处经历代开采,至民国时期形成一定规模,两处遗址均为集开采、煅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产业,它们所生产的“建龙”和“亦龙”牌精粉(石灰)曾远销南洋。两处采石场均规模巨大,仅采石坑就分别深达40米和60米,历史悠久,所采石灰岩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及石灰,对研究明清以来长沙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今天,长沙城内不少老房子就抹着坪塘镇生产出的石灰,据说上世纪50年代修筑五一路,五一路下铺设的水管,就是用这里的石灰石煅烧的水泥制成。

    此外,在岳麓区含浦镇九江村发现九江庙石灰矿遗址、莲花镇军营村北侧发现军营村采石遗址,均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可看性。这两处古代工业遗址再度印证,长沙古语中所说的:“宁乡的煤,莲花桥的灰”所说不虚。

    长沙两大石灰窑遗址

    石灰窑对今天的人们已非常陌生,当含浦镇和莲花镇发现值得保护的石灰窑遗址时,人们对这两个像古代城堡一样的建筑,怀有新奇的感觉。

    九江庙窑址、军营村石灰窑遗址分别位于岳麓区含浦镇九江村、莲花镇军营村,均为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清代石灰窑遗址。据考证,两窑始建于清代晚期。九江庙窑址上世纪70年代重修,现已废弃,九江庙窑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窑体为石质,呈方梯形。南向顶部设有7个半圆形拱洞,作通风之用。九江庙窑址对研究晚清以来长沙地区近现代工业发展及窑址形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已废弃的军营村石灰窑遗址窑壁由石块砌成,上部为砖砌,砖砌部分高5米。窑口设在窑址南端,呈斜坡状。此处石灰窑遗址对研究长沙地区清代晚期手工业发展及窑床形制、烧制技术等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目前惟一列入文物保护的山塘村砖瓦窑

    在新长沙的城区中,盖着小青瓦坡屋顶的老房子越来越少,黑色的瓦片已渐渐被人们遗忘,在河西坪塘镇山塘村洋公塘组发现的山塘村砖瓦窑址或许能唤起人们对于老房屋的回忆。

    坪塘镇山塘村砖瓦窑是一处晚清时期的民间青瓦窑址。该窑址形成于晚清,系当地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场所。清至民国时期,坪塘镇所生产的砖瓦等窑制品大量销往长沙城乡,成为长沙地区建筑材料的重要产地,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的手工业产业。现存的坪塘镇山塘村砖瓦窑,窑床形制为长方形坑式土窑,面积约24平方米,堆积层高2米。窑址北侧有一拱形窑口,弧形顶,砖砌。该窑址对研究长沙地区清代晚期手工业发展及窑床形制、烧制技术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长沙新近发现大批古代工业遗址

文/任大猛 吴文峰

    遗憾  南宋辛弃疾时代采石场无处寻

    不要以为在长沙营盘西路看到一个辛弃疾牵马的雕像,就以为我们城市的历史可让我们完整地触摸。

    至少,南宋辛弃疾时代在长沙的采石场,还没等到现在,古人们就已众说纷纭,搞不清这处工业遗址的所在了。

    据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中说,南宋时期,长沙城来了位“性格官员”辛弃疾,他不但在长沙创建驻扎飞虎军的飞虎寨(旧址在今长沙市一医院一带),还大搞城市建设,“广辟衢陌”,大修麻石街。当年的采石场,据记载,就在长沙城北的骆驼嘴。

    “骆驼嘴者,山也,其形似之,在潭州北,正值水口,其下曰麻潭,皆巨石屹立”,当年因为采石,甚至还将长沙城北的骆驼嘴凿断。

    就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民国,众多学者纷纷想要找到辛弃疾在长沙的这处采石场。南宋祝穆、元代胡三省固执地称,辛弃疾的采石场在“浏水口”,即今天新河三角洲,浏阳河汇入湘江的水口,湘江中的龙洲,说不定就是当年开凿麻石凿平的。

    但到了清朝的陈运溶,民国时期的李抱一,却认为古代的人多半没有来过长沙,浏阳河口有什么麻石可采?他们认为辛弃疾修飞虎寨和长沙麻石街的麻石就取自麻潭山下的丁字湾和大字岭一带,长沙的麻石,主要出产自丁字湾。然而,他们的说法也只是一种判断,因为没有了工业遗址,营盘街旁虽然站着辛弃疾,但那是个雕像,一切已经“死无对证”了。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多多少少总会有些这样那样的遗憾。

    欣喜  长沙市文物局新公布20处古代工业文化遗产

    在长沙市文物局,我们新近获得了“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成果,经望城县文物局喻旌旗、长沙市岳麓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邹平等一批文物工作者辛勤的田野调查,长沙城郊一大批古代及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浮出历史水面,列表如下:

谷山两处采石场遗址

任大猛  吴文峰

    丁字湾的麻石产业,曾受到望城石灰的冲击

    湖南最著名的麻石采石场首推丁字湾。

    民国时期,长沙著名报人李抱一在20年代的报纸中说,自从望城的石灰业兴起和长沙城内的“洋灰(水泥)工程”风行,丁字湾麻石“产额锐减”。

    李抱一当年见到的丁字湾麻石采石场“四望而却步,皆断峰残嶂,如削圭、如破瓮、如裂轴,泉脉四伏,低洼处辄潴积成池,蓄黛贮膏”,颇有“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的意味。

    长沙人认为当年南宋辛弃疾派“僧民”在丁字湾采石,就是因为这里名气实在太大。

    丁字湾有一个龙潭寺,寺中佛殿罗汉都为石凿,另外还凿有算盘和笼鸟,但李抱一在当年就看到:算盘子和笼中的鸟,在当时都被人掘毁。

    本次长沙市古代工业文化遗产的摸底,并未出现丁字湾采石场工业遗址,原因待查。

    除了产砚,谷山另一侧还生产麻石日用品

    众所周知,谷山石砚为湖南四大名砚之首。岳麓区青石沟谷山砚采石场已列入长沙的古代工业保护遗址名录中,该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民国以后,长沙人书写方式发生变化,该采石场即遭废弃。

    在望城县文物局有关同志的努力下,近日在望城县黄金乡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发现另外一处谷山采石场遗址,该遗址是一处以制作石质日常生活器具为主的古采石场遗址。据悉古代的石质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石臼、石磨、石猪槽等器物。

    黄金乡谷山采石场遗址由4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坑及石料堆积场组成。采石坑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形。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场,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6 17:56 , Processed in 0.0903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