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梓园巷6号为一处二层楼四合院公馆,院内有一保存完好的戏台,当地居民称其为“民国旅社”。 问其在成为旅社之前是谁家的宅院,则无人知哓。 笔者早几年来此公馆考察,走到大院走廊拐角处,豁然见一断为两截的汉白玉门额横卧地上,上镌楷书“絜庐”二字。 絜,同洁。查遍长沙老公馆史料,以絜字命名者只有清末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宅园一处。 张自牧是郭嵩焘的好友,两人同为湘阴人。“絜庐”又称“絜园”,郭嵩焘作有《絜园展禊图记》,该文载:“入园引回廊,两梧矗立”,“左右修竹飕飕”,颇具园林之胜。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二十三日,郭嵩焘、罗汝怀、吴敏树、李元度、刘沛、杨翰、何应祺、朱克敬、郭崑焘等社会名流聚集絜园,仿兰亭修禊之事,人赋一诗,成为絜园的一大幸事。当时长沙听戏成风,私家公馆邀戏班来家唱戏是常事,所以公馆院内建有戏台就不足为奇了。民国时,张氏家族没落,宅园就被改建成了旅社。 张自牧(1832-1886年), 字笠臣。以生员筹贵州饷有功,授候选道,加布政使衔。为官时备极奢侈,后以事去官,寓居长沙。张自牧受郭嵩焘影响,也颇具洋务思想。张自牧喜研讨外国史地,曾言欲采英、法等国史,用中国史书体例编成一书,但未成。郭嵩焘出使英法,尝疏请他充参赞官,为人所劾罢。张自牧著有《瀛海论略》、《蠡测卮言》等书。《瀛海论略》一书,指出泰西格致之学“覃精研思,考求真实,皆卓然可观”,“自成千年之绝技……本高出宋明,固无所庸其讳饰”,主张中国“采用其所长,于制器利用皆有所益”。 2004年,梓园巷6号民国旅社旧址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2010年,进而公布为开福区不可移动文物。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6 13:26 , Processed in 0.0877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