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小古道巷旁吊马庄1号予园公馆系民国名医刘建勋旧居。“予园”因刘建勋怀念其父刘贲予而名。 值得注意的是,护法元勋刘建藩(崑涛)、抗日名将刘建绪,与刘建勋,互为醴陵清安铺刘氏大族堂兄弟关系。 刘建藩、刘建绪事迹多见于正史,在此不说。长沙予园刘贲予、刘建勋父子的事迹则今人罕为知晓,特详述之。 刘贲予(辅察)(1880—1930)为清末秀才,毕业于湖南将弁学堂,与程潜、赵恒惕等同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刘贲予因体弱改而学医,考入长崎医科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适逢辛亥革命爆发,刘贲予任湖南举义军军医处长和陆军医院院长。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刘贲予再赴日本,重入长崎医科大学习医。一年后回国,隐蔽身份,在长沙开设诊所,以医济世。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刘贲予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与湘军领袖密谋举义,并赴四川游说川军将领讨袁,又由川入粤,联络同志策应,直至护国战争结束。1917年护法军攻下长沙,刘贲予任卫戍医院院长。192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发起留日和留德医学生组织湖南医药学会,并与长沙市工会、商会、教育会、湖南慈善总公会、准盐公会一起筹建了湖南公医院。这是湖南省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1926年刘贲予入粤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转战入赣,受老同学程潜委托,只身前往南京,劝说孙传芳反正,并赴上海招抚北洋军毕庶澄部,被孙传芳侦悉而被捕,直到国民革命军攻入南京才获救出狱。刘的壮举在湘军将领中传为美谈,并竞相征聘。1927年春,奉军入关占领北平,受蒋介石委派,刘贲予赴北方与奉军将领协议和平统一,促成奉军出关易帜。返湘后,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整饬院务,成绩显著。 刘建勋(卧云)(1900—1995),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入东京医科大学。1925年毕业后,报考并被录取为庚子赔款资助的研究生,分配至长崎医科大学,在角尾教授领导下的第一内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任湖南公医院内科主任。193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为支援抗日救护,从1931年起,开办了5期高级看护训练班和五期军医研究班,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医护人才。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又设立了各拥有1000床位的益阳后方医院和常德后方医院,共收治伤员3500多人,任湖南陆军医院和益阳后方医院、常德后方医院三院院长,同时兼任湖南公医院院长。1940年刘建勋随湖南公医院迁至湖南茶陵,其时,设在茶陵的湖南第二保育院70多名孩子染上麻疹,重病者被送往公医院,刘建勋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孩子无一死亡。第二保育院院长齐新(抗日名将齐学启之妹)屡奖盛赞刘建勋院长对保育院孤儿的精心关照和医治。随着医疗业务不断发展,湖南公医院工作人员后增至近百人,成为抗战后方我省东南地区一所较为完善的综合医院。1943年,刘建勋派遣医务人员返回长沙旧院址,开展临时门诊工作,恢复对长沙市民的医疗。抗战胜利后,刘辞去湖南公医院院长职务,在长沙开设“卧云医院”,并任长沙市开业医师公会会长。1949年刘建勋利用与陈明仁的关系,积极营救参加湖南和平起义而被捕的民主人士,如龙伯坚(龙璋之子)等。同乡和留日老友李明灏将军参与策划湖南和平起义后,来卧云医院住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刘建勋在李明灏的影响下,加之阎子祥市长上门聘请,毅然将卧云医院的全部药品和器械捐赠给长沙市立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并参加该院工作。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6 13:21 , Processed in 0.0939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