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六堆子说古

2010-6-30 11: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2| 评论: 0|原作者: 柳建球|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地名千奇百怪,大都是历史流传而来。有许多文人专门将长沙地名串成一些对联,倒也十分有趣,比如: “三卡风高,通货客皆毕聚;六堆星灿,织机女亦堪夸”。 上联用的三卡即清朝时北正街与通泰街、学宫街相交的十字街口往南曾依次而设的头卡、二卡与三卡 子。现三卡不存,仅剩头卡子地名由人们口口相传而无实际的街。通货门即通泰门的别称。下联说的六堆即是贡院街附近的六堆子,织机是城南南正街(黄兴南路) 东侧的一条街巷。此对对得十分巧妙。但是有人对 “六堆”这街名的由来却茫然。

    其实,除了六堆子外,还有五堆子。六堆子西起左局街,东至五堆子;五堆子西起六堆子,东止教育街(贡院 街)。六堆子、五堆子原名六堆口、五堆口,位于今青少年宫后,唐朝五代时的长沙北面城墙仅只到营盘街以南,这一带从东到西,现在仍保留着戥子桥、司马桥 (司马里)、文星桥、孙家桥、活源桥等地名,桥下就是昔日护城河所在。那时长沙北城墙有长乐门和清泰门两座城门。清泰门在今左局街口北的北正街上,而长乐 门则位于今文星桥六堆子附近。清代缪润绂所著《陪京杂述》云:“按城内街道皆有步甲逻守之所居之地,名曰堆子,也叫堆口。”清代长沙城“抚台衙门”在今青 少年宫,附近设有几处“堆子兵”维护官府四周治安。1898年1月,湖南维新派人士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在六堆子孝廉堂聚会,成立政治学术团体南学 会。学会推皮锡瑞、黄遵宪、谭嗣同、邹代钧等主讲,并创办《湘报》,为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清末著名思想家郭嵩焘的公馆养知书屋也在六堆 子。

    有人问:既然有五堆子、六堆子,那有不有四堆子三堆子二堆子一堆子呢?照常理,堆子既然是驻兵地,那么有 五堆子六堆子,就应该有其他堆子。可是一、二、三堆子史料上查不到,倒是四堆子确有其名。四堆子就是过去“老梅园”通往又一村的那一段教育街,因为和教育 街相连,不知何时就只剩下教育街而无四堆子了。非但如此,连老梅园的地名也失踪了。

    老长沙都知道,六堆子的名号要比五堆子响得多。原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六堆子有个著名的劳 务市场。自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的剩余劳力涌进城市,他们靠打工为生,不知何时起,许多打工者就慢慢聚集在六堆子等候需要的人来 找。而长沙是省城,改革开放中各项基础建设在进行,需要的劳动力多,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小饭店等也大量需要人,所以也都跑到六堆子来招工。那 几年,从五堆子口起到教育街这一段六堆子的街道上,天天从清早起就挤满了人,使得过路行人车辆叫苦不迭。由是,长沙六堆子劳务市场的大名不胫而走。

    不过现在人们要是再去五堆子六堆子,那里可漂亮清净了。不但如此,就是周围的教育街、左局街、又一村、赐 闲湖等街都修缮得特别好。这个街区和藩后街、潮宗街、太平街等街区一样,整旧如旧,古香古色,体现了古城长沙的悠久历史文化。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4 02:12 , Processed in 0.0906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