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市民家中老墙是500年前文物

2010-6-22 13: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33| 评论: 0|原作者: 张祥 王浩明|来自: 潇湘晨报

  红网长沙6月22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张祥 实习生王浩明)一面不起眼的老墙,居然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家住化龙池的楚新国,向我们叙述了他家这面不起眼的老墙的故事。一场“文夕大火”几乎让长沙城成为废墟,那些侥幸留存下来的古老遗迹,散落在星城的各个角落,成为这座老城的记忆碎片。
  
  即日起,潇湘晨报启动“寻找长沙的记忆碎片”策划报道。如果,您知道长沙古城不为人知的历史文物,也有像楚爹这样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潇湘晨报邀您共同“寻找长沙的记忆碎片”,期待您与我们一起回味记忆深处的老城故事。
  
  70岁的楚新国在化龙池住了一辈子。化龙池的老居民们都知道,楚爹老房那面残破不堪的外墙大有来头。“这是文物,谁也不能动。”而楚爹的翻修计划也就此搁浅了下来。6月8日,长沙市文物局公布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情况,这面残破老墙也被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文史专家说,这面老墙的真名是“善化县学宫照墙”。“善化县学宫”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被焚毁,仅剩两面墙,另一面在东文庙坪。
  
  古时“学宫”是文化人去的地方
  
  化龙池巷里,这面立在巷子东头的“善化县学宫照墙”,如今是楚新国老人居所的一面外墙,楚家好几代人都住在这栋房子里。这面由青砖砌成的老墙,长6米,高4米多。70岁的楚新国说,从记事起他就被告知,“政府说它是文物,谁都不能动。”
  
  “善化县学宫”是啥样?楚新国记得,“文夕大火”之前,学宫是周边最高大、最威严的建筑之一。“被烧之前的学宫,好高的柱子,房子也很大。”楚爹小时候听老人们说,学宫就是古时的学校,“在学宫读书的人,都是真正的文化人、大学者。”如今,经历500年风雨的它静静看着这条夜夜欢腾的“酒吧街”。
  
  如果学宫没倒,会有很多人来看
  
  楚新国说,学宫其实不在化龙池,而是在不远处,出入是门巷的东头的东文庙坪。
  
  穿过出入是门巷,东文庙坪几栋居民楼旁立着一面青砖墙,高约8米,长约30米。据考证,这里正是“善化县学宫”的遗址。青砖墙的东头有个拱形小门,但已被砖头堵死。“这应该是学宫的侧门或者过道。”已经在这儿住了40多年的张国斌告诉记者,“很多年前这里还有个牌楼,也属于老学宫,后来不知被拆了还是倒了。”仔细查看,还能在老墙找到一些泥雕花纹。墙顶上,还残留着些瓦片和几个雕着精致纹理的瓦当。“如果学宫没倒塌,肯定很气派!搞成一个景点,会有好多人来看。”张国斌摸着青砖说,“这种墙,现在的技术砌不出来了。”
  
  “学宫照墙”还能立在这里多久?
  
  “学宫照墙”被定义为“文物”让楚新国心情复杂。被改造过的化龙池巷,只有他的房子还保留着数十年前低矮而简陋的模样。而这,都是因为“学宫照墙”是自家住宅外墙的缘故。楚新国想修缮甚至拆掉老房子,但他也知道文物不能动。
  
  文史专家陈先枢说:“长沙有三座学宫,长沙府学宫、长沙县学宫和善化县学宫,其中长沙府学宫规模最大。”6月8日,“善化县学宫”被公布为长沙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张国斌说,“应该保护这面墙。”但它还能立在这里多久?“谁也不知道。”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4 01:41 , Processed in 0.0974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