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杂技项目传承人调查报告 一、历史渊源和情况简介 民间杂技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民间杂技已成为民间精神家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普查民间杂技共有3个,分别是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的皮影戏、天顶乡的穿鼻孔系列杂技,长沙县黄兴镇周孝光杂技系列。皮影戏为世代祖传,主要表演剧目是陶树访江南、薛仁贵证东征西、双富贵、双吉林等。穿鼻孔系列杂技为佘建辉自创,主要表演节目有鼻孔拖车、舌尖拖车、头发拖车、牙齿拖车、耳孔拖车、眼眶拖车、鼻孔拖龙舟、鼻孔拖鱼雷快艇、鼻孔拖飞机、鱼钩传鼻孔、电钻击身、人肉钉板、手指钻砖、心腹发光、鼻孔喝酒等100多项。家住长沙县住黄兴镇的周孝光师从山东济南王俊其(音)学习民间杂技,杂耍,硬气功等技艺,16岁开始流浪艺人生涯,表演、顶技、钻技、手彩、硬气功等。 二、传承人分布情况 民间传统杂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艺术种类之一,深深地植根于民众的土壤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我市的民间杂技传承人的普查情况如下: 1、资源性质分布情况。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涵盖14个门类共157人,其中民间手工技艺3人,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 2、资源区域分布情况。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各县(市)区,各街、乡、镇分布数量不同,其中岳麓区2人,长沙县1人。 三、传承人基本情况 李姣,男,38岁,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人,为皮影戏主要传承人。15岁开始像父亲学习皮影戏,学成之后在湖南、湖北等地表演至今,目前没有学徒。 佘建辉,男,47岁,岳麓区天顶乡人,为鼻孔系列杂技创始人。5岁开始跟随父母学艺,应征入伍5年,退伍后担任镇文化站站长10年并继续学习和创作各类杂技表演项目,现在在湖南、广州、甘肃等地演出,目前有学徒1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 周孝光,男,63岁,小学文化,家住黄兴镇蓝田新村芦叶冲小组。师从山东济南王俊其(音)学习民间杂技,杂耍,硬气功等技艺,16岁开始流浪艺人生涯,表演、顶技、钻技、手彩、硬气功等,前半辈子以此为生,曾在当地组织长冲公社杂技团,并任团长,在当地四处演出,并长达五年之久,现在家以养殖为生,曾获得长沙市首届艺术节民间艺术表演一等奖(1981年),在组建杂技团同时带弟子多人,现大多无以为生,并稀松多年,功底已不如前,无传承谱系。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23:28 , Processed in 0.1072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