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生产商贸习俗调查报告

2010-1-23 17: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2|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生产商贸习俗调查报告

(火神庙庙会)

一、历史渊源

长沙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火神庙庙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庙会之一。火宫殿的火神庙贡奉着祝融,其人名为重黎。史书上以称火官、赤帝。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起源于我国上古时代人类对“火”的崇拜,它是一种以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礼仪。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帝喾任用重黎居火正(当火官),负责管理民间火源的记载。南宋罗泌著《路史·前纪》中,也有关于祝融(火官)“以火施化号赤帝”。因管火“甚有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的记载。于是民间出现以火神庙为载体的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承载着四千多年来湖湘古老火文化演绎的进程,映证了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无不与人类对火的利用息息相关。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约前145或约前135年)所著史藉《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中就有“重黎为帝喾高幸居火正,其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帝喾(古代部族首领,约前20世纪至21世纪)任命重黎当火官,负责管理民间用火的记载。南宋史学家罗泌著《路史·前纪》中,也有关于“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的记载。由于人类对“火”的自然现象认识不足,把“火”奉为神灵,“火正”(民间管理火源的官员)是神灵的化身被不断地神化,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火神。于是民间出现以火神庙为载体的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雍正年间、清光绪三年(1877年)修编的《长沙府志》、《善化县志》以及清末民初的书报刊史料中,对长沙火宫殿祭祀火神的宗教活动和唱社戏、卖小吃、玩杂耍、演唱长沙弹词、评书等民俗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载。

二、分布情况

    集中分布在长沙老城区坡子街街道),在全国及世界有一定影响。

三、主要内容

火宫殿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民俗、饮食、消防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以一家餐饮店与一座火神庙紧紧捆绑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多元文化载体的这种文化现象,在国内独具特色,实为罕见。这种文化现象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的外在形式和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火宫殿庙会已成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一个重要的历史音符和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也是衬托古城长沙一道亮丽的火庙文化风景线。

火宫殿庙会以火庙戏剧、曲艺说唱、民间绝活、手工艺品和其他少数民族风情表演为主,表演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表演技艺精湛,极具观赏性。火宫殿庙会每举办一届(七天),能吸引国内外游客达20余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长沙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主要特征

长沙火宫殿地处湖南省省会长沙天心区坡子街街道。长沙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民俗、饮食、消防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特别是它以一家餐饮店与一座火神庙紧紧捆绑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载体的这种文化现象,在国内独具特色,实为罕见。这种文化现象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

、主要价值

1、对传承长沙小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集中了历代湘风小吃,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经数百年流传至今,成为长沙仍至湖南名小吃,对研究长沙小吃起源变化,饮食习俗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对传承长沙民间艺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沙民间艺术极为丰富,而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汇集了长沙民间各个艺术门类,使“长沙弹词、长沙开口笑,长沙快板(莲花闹)、湘剧、花古戏以及民间手工技艺面人、糖画、棉花糖、棕编”传承下来,对研究长沙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传承人基本情况

1、传承人情况。以火宫殿餐饮集团为主,广大市民共同参与为辅。

2、传承濒危状况。流传较广,接受度较高。

七、保护的设想

一、挖掘火宫殿火神庙祭祀活动史料,对其礼仪,钟鼓乐谱进行整理。

二、逐步恢复,尽力保护火宫殿火庙文化庙会祭祀中应有的人文精神、礼仪规范、钟鼓乐演奏风貌。

三、从民间探访知晓祭祀礼仪,懂钟鼓乐谱老艺人,培养演奏钟鼓乐新人。

四、修建湖南火庙文化庙会博物馆、湖湘饮食文化博物馆,包括陈列钟鼓乐器乐谱,老式小吃摊担,民俗手工艺老摊担,长沙最早的救火队器具。该馆简称“火博馆”。

五、加强庙会中湘剧、花鼓戏、长沙弹词、评书演出活动以及传统民间手工艺摊担组织。

八、 项目调查人员

      天心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干

      天心区文化馆业务专干

龙江为    天心区文化馆干部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18 09:56 , Processed in 0.0893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