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民间手工技艺之浏阳豆豉制作

2010-1-23 16: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95|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民间手工技艺之浏阳豆豉

一、历史渊源

    “鞭炮响,豆豉香,一对儿女走四方”,这句俚语在明代后期(16世纪中叶)便流传于浏阳民间。关于浏阳豆豉的起源,有数种说法。据《中国实业志》载:“浏阳豆豉亦起源于前清,当时制造者不及十家,以杨福和豆豉为最著名,民国以来,家数渐增,民国十年后,增至十余家。”

    彭希贤老人认为是在“明初由江西人宾枚传入,沿至清道光年间,经县人舒金美潜心研制”后,色香味俱佳,超过了江西、广东等地的豆豉(1990年《浏阳文史》第9辑)。

    高庆明老人则根椐豆豉行业老职工口传资料认为,“浏阳制作豆豉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相传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由本县南乡人舒金美从江西省学习传入,经他多次改进工艺,制成现在的淡豆豉”(1994年《浏阳文史》第11辑)。

 而杨秀清老人则根据《前汉书·食货志》中有“长安樊少翁卖豉,号豉翁是也”的记载,认为浏阳豆豉起源于秦代之前,在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的豆豉姜与浏阳豆豉相似,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朝,浏阳道吾山、石霜寺等大刹香火旺盛,八方僧人来朝时在斋菜中尝到了豆豉的鲜美芳香,便袋之云游,于是浏阳豆豉名扬天下。浏阳豆豉,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出土物中的豆豉姜与浏阳豆豉相似,距今已2000年。1935年《中国实业志》载:“湖南豆豉以浏阳产为最著名”。当时浏阳曾有“无豉不成店,处处豆豉香”的誉称。浏阳豆鼓蒸泡鲜汁、烹饪佐料,有酱油、味精所不及的鲜味。浏阳豆豉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饮誉三湘,驰名中外,与浏阳鞭炮一样远销各地,有“鞭炮响,豆豉香,一对兄弟走四方”的美谈。

浏阳农家制作豆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叶。那时浏阳道吾山兴新弹寺,香火旺盛,八方僧侣宋朝,挂单于此,餐席间,尝到豆豉,芳香四溢,豉味独特,食欲顿开,不禁称赞,有的还珍爱带走,云游四方,于是浏阳豆豉,名扬四海。曾有“吾山风光好,浏阳豆豉香,僧倡悠游处,美名传四方”之誉。

浏阳豆豉的真正起源,当然已无法具体考证了,但民间的这些说法已经足够说明浏阳豆豉的历史久远。

二、内容特征:

    豆豉是浏阳市传统土特产名品。浏阳豆豉是以泥豆或小黑豆为原料,经过发酵精制而成,具有颗粒完整匀称,色泽浆红或黑褐、皮皱肉干、质地柔软、汁浓味鲜、营养丰富,且久贮不发霉变质的特点。加水泡涨后,汁浓味鲜,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佳品。浏阳豆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民众喜爱,远销日本、新加坡、港澳、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豆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能治疗感冒。以少量豆豉加老姜或葱白、胡椒煎服,可去寒解表。浏阳豆豉是旅居外地湘人探亲返回时必购的土产之一。

 三、传承情况:豆豉老字号

    在清朝时期,浏阳豆豉经过发展,已有相当大的名气,也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无豉不成店,处处豆豉香”便是对当时浏阳县城豆豉产业的美称,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豆豉老字号,如杨福和、一品香等。

    据一些老职工回忆,杨福和作坊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浏阳开设最早的豆豉作坊,随后有裕康、舒同肖两家开业,同治年间,又有朱晋升开设作坊,到光绪年间豆豉作坊已有了十余家,而后,浏阳豆豉产销逐步兴旺,到1930年,全城豆豉作坊达到了三十六家,产量达到了1万7千余担,到1937年,年产豆豉达到了1万8千担,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

    而一品香豆豉作坊的来历,杨秀清老人说出了一个相当传奇的传说。清道光年间(18世纪下叶),浏阳城里李氏豆豉作坊生意红火,李家有一堂叔在清宫御膳房执事,咸丰6年回浏省亲,李家赠与豆豉给堂叔带回京城,交御膳房将豆豉烹调菜肴呈与皇上,咸丰帝品尝后,清香可口,颇感味鲜,连声称赞:“颇佳,颇佳!”并命太监将膳食赐与一品官食用,颇受赞赏,故此,便将此豆豉命名为“一品香”,列为宫廷贡品,规定年逢端阳、重阳两节进贡皇室。由此,一品香豆豉名闻天下。

    潮起潮落,岁月流转,绝大部分的老字号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基本上只有“一品香”一家了,这也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浏阳恢复了豆豉这一传统特产,一品香创始人李纯晏的第五代传人恢复了一品香豆豉品牌,并率先获得了省、市优质产品奖,随后,浏阳又建起了太平桥、永安等豆豉厂家,浏阳豆豉得以继续传承,并迅速发展。目前,全市豆豉业有生产厂家30余家,年产豆豉1000余吨,太平桥豆豉厂年产豆豉达到300余吨,该厂的“天马山”牌窠心豆豉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一些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名城长沙网独家登载,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09:52 , Processed in 0.0984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