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侧孚嘉巷12号、14号、17号、42号一线,都是长沙1938年“文夕”大火之后在焦土上建起来的老民宅,是湖湘人顽强品格的历史见证。 12号外墙长约10米,高3米,水泥沙灰粉墙,扣条饰顶,麻石门框,双面黑漆大门,主体砖木结构,空心墙体,方砖地面,占地约100平方米,一、二楼厅堂都有风门,左右厢房顶饰为12角徽花,进门左、右天井采光,二楼平台前伸,与楼面错层,人字坡滑顶,彩色筒子瓦盖顶。 14号内部六根垫石木柱支撑,全部双层木结构,顶部为红色长筒琉璃瓦,梯道蜿蜒,挑檐遮护,采光充分。 42号“文夕”被毁后,1946年光复重建,当地街邻称为“兰庄”,与同街的“端庄”(朱培训家公馆,至今仍保存)、“陈公馆”(大同油行老板公馆,至今仍保存)齐名。“兰庄”是晚清秘密社团四进会旧址,入住客人多为湘乡行商。“兰庄”约200平方米,南北向长条形建筑,四级台阶,双层六套厢房,燕子瓦顶,内庭私静隐密。 17号亦是“文夕”后重建,时称“浏阳会馆”,又称“翠庄”。这栋建筑,全木结构,双层,巴楚风格,清晰可考。 栋栋老宅,都如历史老人,近观一股英气逼人,进入内部,疲累得令人感叹:太多的居民,壅塞生活其中几十年,昔日的光鲜已被尘灰蒙垢,重新改造,再显辉煌,已经迫在眉睫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2:47 , Processed in 0.0939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