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福禄宫被拆除开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直到1999年某些历史名城损毁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事实频频见诸报端,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名城保护的重视。 1、名城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城市规划功能分区不尽合理,专业规划难以到位。二是商业性开发强度进行,人为地加大了保护的压力。三是文化名城意识淡薄,有些部门、单位片面追求降低开发成本和增加经济利益,以牺牲整体效益、环境效益来换取局部效益。四是现代城市理念发生偏差,没有确立“保护老城建新城”的原则,简单地把城市建设视为建高楼、修大道,楼越高越好,路越宽越好,导致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在旧城改造中遭到破坏。五是城市美学品位低下,导致新建筑的体量、造型同周边整体环境、历史建筑很不协调。如天心阁前的天心宾馆、贾谊故居附近的汇源大厦等,不仅破坏了古城的历史风貌,而且也破坏了山、水、洲、城的视觉走廊。 2、名城保护法规建设滞后。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有《文物保护法》;历史街区和名城风貌,只能在《城市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中找相关规定。这两部法律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的条款很原则,很难操作,导致执法难到位。于是,城市建设中急功近利、长官意志、行政干预和责任不追究等成为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另外,文物立保工作尚不能适应文物保护的需要。按理,文保单位国、省、市三级应成金字塔型,但长沙则成橄榄形:国家级7处,省级56处,市级仅有16处。许多颇具文物价值的古遗存,如天心街明推官蔡道宪墓、西文庙坪古文庙石坊、湘春路左文襄祠石山等,都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许多近代优秀建筑,如中山纪念堂等也因为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主管部门无力阻止其拆除。 3、名城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建设投资是不同部门完成的,难以统一,也就不可能全面考虑名城整体风貌的保护,更谈不上形成整体效应。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虽然对旅游等产业有持久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本身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现有体制、观念和模式等原因,因而对外资和民间资金缺乏吸引力。 一些社会有识之士较早地看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不断地奔走,呼吁要珍惜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1995年建筑师刘叔华用他的相机摄下了中山纪念堂被拆毁的瞬间,并见诸报端,引起极大的震动。1999年文史专家陈先枢和摄影家罗斯旦合著的《长沙老街》画册出版,书中刊载着许多已消失的老街照片。作者在这本书的前言中痛心地写道:“长沙老街被高楼彻底湮没只是迟早的事。”并指出:“在把长沙建设成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如何留住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个性,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同年,作家易允武等针对白沙古井将遭遇破坏的事实,联名上书要求保护白沙古井,并疾呼“抢救性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迫在眉睫。”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宣传文化部门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的主管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在建设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保住城市发展的文脉,留住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摆到了他们的面前。为此,21世纪伊始,长沙市宣传文化部门就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抢救地面文物、保护历史街区和村镇、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开展了艰苦卓绝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2001年起,市宣传文化部门组成专门班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建辉亲任调研组组长,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敏感问题开展了3项大的调研活动,并形成3个调研报告,即《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调查报告》、《长沙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调查报告》、《在长沙市区重要历史遗址设嚣纪念标志的报告》。调研人员走遍旧城区大街小巷和四县114个乡镇,新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00余处,摸清了全市文物资源的家底。这些报告不仅实事求是地、毫无隐瞒地指出了我市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名城保护的原则和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很强的意见。如“历史街区调查报告”提出把太平街地段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象,并提出了保护范围和保护改造方案要点;“历史村镇调查报告”建议把梨梨镇等“6镇1村”作为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推荐名单;“历史遗址调查报告”则提出了设置标志的条件和形式,并列出了91处遗址的详细名单。 这3个调研报告配有200多幅珍贵照片,结集为《留住历史的文脉》一书公开出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为该书作序。他在序中写道:“一座城市必须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才是有品位的城市。长沙城市建设,应当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十分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让每一条主要街道,每一处标志性建筑,每一处景观,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使更多的人喜欢这座城市,向往我们长沙。”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20:23 , Processed in 0.0965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