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位教师耳朵里的橘子洲

2009-7-1 22: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5| 评论: 0|原作者: 李元英|来自: 长沙晚报

    橘子洲上可听到湘江的流水声,四季穿洲而过的风声,摇桨的人在江面上的渔歌,橘子洲更有不少流传的故事灌满我的了耳朵。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曾在橘子洲上的水陆洲完小工作过二十八年(1956年下学期—1984年上学期)。我说出来的故事,虽然因讲述水平有限,有些平淡,但我希望橘子洲旧闻能够让人们珍惜今天的新橘子洲

——————————————————————

    银杏树与老尼姑

    水陆洲完全小学伍志飞老校长告诉我们,橘子洲原名水陆洲,又称长岛。人们一直相传,直到明代,该洲没有连接起来时分为三截,橘子洲头称为牛头洲,橘子洲中称为中洲,今湘江橘子洲大桥下及以北称水陆洲。那时,每年洪水后,洲都会增高,随着年代的推移,此洲慢慢连成一体,成了现在的橘子洲。

    橘子洲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潇湘名胜。元代时,橘子洲上的水陆洲尾建有当时与黄鹤楼齐名的拱极楼,又称江楼。楼高大约七八十尺,站立楼中,西瞻岳麓山,似在云端;俯瞰湘流,江清如镜,光浮野远,风景极佳。古有联云:“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因此历代名人都曾到水陆洲游览,并题留下不少佳句。拱极楼坐北朝南,据水陆洲完全小学的同事戴韵玫(现已84岁)介绍,拱极楼虽毁于清朝,但水陆洲上的老人们,都说那里的两棵参天银杏大树,当时生长在拱极楼南面过道两旁的天井里,它可见证拱极楼的确切位置。

    紧挨拱极楼南面的就是著名的水陆寺,后称江神庙。据明代《长沙府志》载:此寺为六朝济应禅师创建,沿岸砌石,两岸垂柳,环境优雅。据说宋代岳飞、文天祥、真德秀等先后在水陆寺探讨国事。此寺屡毁屡建,解放初期,江神庙中一直有一位老尼姑留守在水陆洲尾这座废旧的寺庙中,知道地方政府要用寺庙办学,老尼姑才搬出此庙,与附近居民同住,后来又归到有名的开福寺中,听说这位老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辞世。

    如今,橘子洲上的江神庙,正在恢复中,希望江山胜迹,能偕太平时节风物,永久流传。

————————————————————

    百搭桥与老寡妇

    清朝嘉庆十二年,水陆洲设立义渡时,公建了义渡亭,义渡亭在水陆寺的南面。

    当年在水陆洲上任教,我听民间传说,嘉庆年间,橘子洲虽建有义渡,但雨雪天气,沙滩难行,使往来人民,渡河不便。有一位寡妇路经此处,有感于心,便捐献银款,利用麻石,在水陆洲的沙上,修建了宽达两米的小桥共100搭,伸入河中,百搭桥横街因此得名。她同时修建有义渡亭,供过往行人歇息,此渡是河东大西门到河西溁湾镇的必经之路。

    1951年长沙轮渡开通后,百搭桥完全拆除。我1956年来水陆洲完小工作时,伸入河中的百搭桥和供行人停歇的义渡亭已不见踪影,但同事告诉我,凭借街名,仍可追寻前人往事。一个人做好事,既难也不难,但修桥补路、造福百姓的好事,人们并不想使其湮灭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

    在橘子洲上,百搭桥地段是橘子洲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在这条宽不过四米,长不过两百米的百搭桥横街边,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主营粮食、油盐酱醋、肉食鱼虾、豆腐菜蔬、饮食南货、缝纫理发、香烛鞭炮等等,可谓吃穿住行用一应俱全,而香烛鞭炮又明显为多。因为,水陆洲除了过渡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外,到百搭桥北的庙里上香朝拜的人也从不间断,香火很旺。每年到了祭庆的日子,水陆洲还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据说那场面很是壮观,足见水陆洲当时的宗教文化十分兴盛。

——————————————————————————

    德国商人和他的中国妻子

    1904年,长沙成了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各国列强和中国官僚、买办蜂拥来到橘子洲上,争夺水陆洲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在洲上建别墅、公馆、教堂、海关、设领事馆等等。

    根据我的听闻,橘子洲头就建有德国商人韩利生建的别墅(后来做了橘洲纸厂的办公楼)。他在中国主要从事颜料生意,他的公司开在河东太平门一带,上下班有专用艇接送过河。他还在水陆洲娶了一个老婆,叫曹远霞。曹远霞与德商韩利生生了一个小孩。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知德商韩利生回国,1951年,韩利生带着孩子离开中国,而他的中国妻子曹远霞未能同行。曹远霞最后的结果,没有人再告诉我。

——————————————————————————

    万国球坪与球赛

    橘子洲头上还有一个“万国球坪”,今天的人知道的已经不多。

    橘子洲头的万国球坪,在当年是专供旧中国驻长沙的外国人打球、跳舞、休闲、娱乐的地方。此处约占地五六亩,四周用铁丝网围着,网上挂着“华人与犬勿入”的牌子。

    万国球坪内建了洋楼、舞厅、各种小球场。那时湘江河床很低,湘江水位在洲岸以下的日子多。每当星期天或圣诞节时候,在长沙的外国人的游艇、小轮船都云集在“万国球坪”岸边,特别是美国、德国、英国的最多。他们在球坪内打球、跳舞、下棋、玩牌、饮酒划拳,吼声震天。有时球打出铁丝网,就抛铜板过来,要过路的中国人把球抛进去。

    有时也有借酒发疯的醉汉水兵出来追逐洲上种菜的中国妇女,当时在橘子洲菜地里劳动的菜农就联合起来,拿起竹竿、扁担一齐追打。外国水兵遭到洲上居民几次痛打后,就不敢再出来捣乱了。

    该坪在解放前就被拆毁,现在连痕迹都无法找到了。但可以肯定,现在的橘子洲已是全体民众的乐园,而不再是少数人花天酒地的游乐地。

—————————————————————————

    洋人领事馆与安乐窝

    橘子洲中部旧时筑有亚细亚美孚洋行,是美英德设立的主要储存和转运石油、煤油的基地。洋行的办公地址设在河西大西门一带,解放后收归我国政府。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个洋行成了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办公之地,院内有一栋小型洋房就是当时美国人建造的。

    在离美孚洋行以北约0.5公里的地方,原有五栋两层楼的楼房,那是外国传教士和神父居住的地方。当时每个神父各居一栋,最早是意大利传教士,后交美国人接管。此楼房在1962年水陆洲修马路时拆除一栋,在橘洲公园建设前可看到四栋遗迹。

    在湘江橘子洲大桥南支桥北侧有栋绿色屋顶的方形楼房,它曾经是长沙海关,凡进出口货物都要在这里办理有关手续。该楼房前两间为岗哨房,中间有一个很宽的码头直达河边,湘江涨水季节,轮船可以直接进入,停靠码头上。

    从海关再往北大约100米处,便是水上工人文化宫。在它的西面靠河边原有一幢日本领事馆。该馆于1962年建水陆洲公园时拆除,拆除时领事馆前的地面还残留了一截日本人当时升旗的旗杆。

    在北向不远处有一栋鹅黄色的洋房,洋房周围是铁栅栏,这是当时的英国领事馆,最早是德国商人居住,后交英国人接管。馆前也竖有旗杆,是英国人升旗的地方。该洋房建于1919年,拆于1995年。

    如果说自1904年长沙开通商埠以后,大西门、小西门、太平门一带是各国列强疯狂掠夺湖湘人财富的据点,那么风水宝地——水陆洲就是他们居住享乐的大后方。

————————————————————————

    八角楼与罗公馆

    旧中国封建军阀、地主、官僚、买办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除了把霸占的土地廉价转卖给洋人外,还在水陆洲这块宝地上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橘子洲头旧时有张家公馆,是一个张姓师长建造居住的,后成为橘洲纸厂工人住宅区。

    在洲头南面有当时军阀唐生智的公馆,因主楼建了一个八角楼亭,人们又称它为八角楼,后成为省供销社食用菌试验场和办公地,今天在新橘子洲头公园建设中得以完好保留。

    在洲中部的肖家台子有罗家公馆。

    将军庙地段有罗家公馆,是赵恒惕时代湖南军阀罗先闿的住处,后来水陆洲完小就利用罗家公馆改建而成,如今罗公馆已经拆除。

——————————————————————

    毛泽东与小学生

    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在畅游橘子洲后留下千古传唱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长沙》,开篇就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主席的高吟,让橘子洲名扬四海。

    1959年6月24日,66岁的毛主席畅游湘江后,登上橘子洲头,在洲头的菜地里休息,与那里的群众拉家常,后来走进橘子洲头的牛头洲小学询问教学情况,并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橘子洲上这一次留下了伟人和人民贴得很近的身影,不少橘子洲上的居民会提起,自己认识的谁谁谁,曾与毛主席合过影,而当年与毛主席合影的小学生,相信现在不但已经成人,并且多半都到了退休的年龄。(实习生赵小乔参与编辑此文)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3:03 , Processed in 0.1726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