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7日《读城》版刊载范命辉先生的《詹王宫殿风育湘菜一代师》后,我们连续接到读者的报料,称湘菜大师石荫祥所称的“最好的厨校”詹王宫遗址,就在天心阁下的一条背街小巷里 小巷中曾有三位大厨到北京掌勺 “詹王宫遗址就在都正街四条巷。”“坡子街文记四合一”的老板文运武,第一个向我们透露这一信息。他说,长沙各条街巷,慢慢都立起老长沙遗址说明指示碑,惟独长沙酒席业的发源地、祖师庙、大本营却没有任何指示。随着一批批老人的逝去,詹王宫将彻底从城市记忆中消失。 从蔡锷路县正街周记粉店前经过,我们找到都正街四条巷。这里的老居民、70岁的秦汉明说,就在五十年前,这里居住的三十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厨师,并且是大厨,长沙有名气的餐馆,都有人住在我们这条小巷中。 秦汉明掰着手指说, 石荫祥就住在我们这条巷子的30号,后来他住到省委去了,他曾替毛主席当过厨师,他的老屋后来被亲戚文茂林家购买,文茂林也从事餐饮业工作;彭家里则出了彭长贵,彭长贵曾为蒋介石主厨,上世纪八十年代彭长贵曾在八一路长城宾馆开办彭园酒家,名震全国。 当年小巷中住着的周万清(音)、祖某某在火宫殿工作,李振鹏(音)在麓山宾馆工作,熊绪生在长沙饭店工作,方宗干在曲园工作,张爹爹在回民饮食店工作,还有陈家里的陈福彦(音)、娄家里的某某…… 秦汉明这样一数,旁边的老人七嘴八舌报出刘贵爹、袁四爹、龚家里、周二爹、祖四毛的爷老子等一串名字。 88岁的陈孟琴说,他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在国庆十周年时,“我们这条小巷有陈家里(陈福彦)、李家里、石家里(石荫祥)到人民大会堂去掌勺。这是轰动全长沙餐饮界的一件大事。” 如今,小巷餐饮人物已经凋零,仅剩下文家里在坡子街开办文记四合一。 詹王宫最后的石碑与何绍基无关 都正街四条巷巷口的张爹说,都正街四条巷过去就叫詹王宫,四条巷是后来起的名字。他领着记者来到四条巷最深处,找到一块旧壁说,这是詹王宫剩下的惟一一堵老墙了,这是一堵解放前的老墙。 文运武指着四条巷里一幢红砖房说,1962年砌这幢房子时,挖了一米二深的基脚,进而就有一块石板,上面全部是字,我拿了去砌了猪楼屋,后来字就被浸蚀,相信屋下可能还藏有昔日的旧碑。 住在老墙边的周哲曙见到记者,竟从家中搬来一块碎成三截的青石板,说,这块石碑就是他们家偷偷保留下来的石碑。王辉其老人说,当年曾有二十多块石碑悬挂在詹王宫,她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旁有编号“九”。 石碑上的字近似于隶书,多异体字,经过我们的比对,大部分字找到了原字,然而这只是一段意义含糊不清的韵文。我们推测这是一段用于辟邪的乩文,故意写成“神仙体”蒙骗世人。 然而,查找历史资料,却发现1861年八月十一,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在詹王宫内“齐集成服”,并在詹王宫内摹有名帖《石门铭》。然而,詹王宫内发现的石碑却并非《石门铭》中的原话。 詹王宫里供奉的詹王是谁 任大猛 詹王宫就是长沙酒席业的祖师庙,兼酒席业同业公会的驻地。 詹王宫里供奉的祖师神是谁? 一、詹王宫里供奉的是易牙? 易仲威先生说,詹王庙中供奉的祖师神是易牙。因为易牙的名声不好,曾烹杀自己的儿子讨好国王而留下恶名,后代的厨师忌讳易牙的名声不好听,故将庙号取名詹王宫,而供奉的祖师神仍为易牙。 易仲威先生今年88岁,住在都正街,他说他小时曾在詹王宫玩耍过。 二、詹王宫供奉的是楚国御厨詹王? 而在都正街四条巷内采访,从进门的张爹开始,到住在最里面的老人,他们均称,旧时詹王宫中供奉的祖师神为詹王。 他们称,中国古代有四大厨神,即彭祖、伊尹、易牙及詹王。张爹说,詹王为楚王的厨师,楚王说,他吃尽世间美食,均索然无味,问詹王世界上什么最好吃。詹王答,是盐。楚王大怒,认为盐又咸又苦,怎么会好吃?于是要将詹王杀害。詹王说,请大王在我死后,三天之内任何食物不放盐,以验证我说的话是否正确。结果,詹王死后,不放盐的菜果然食之无味。楚王认为误杀了詹王,于是封詹王为厨神。 都正街四条巷中几乎每位老居民都能说出詹王与盐的故事来,不过有的说是楚国时,有的说是隋帝时。根据我们的查找,现代出版物上,一般认为詹王的故事为隋炀帝时的故事。 三、1925年《大公报》里的詹王宫 其实在1925年的长沙《大公报》上曾详述詹王宫的故事: 长沙《大公报》说:查长沙酒席业,向以詹王宫为同业公会,供奉易牙为祖师,内分堂班酒席馆、轩班酒席馆。长沙酒席业从前的行规是:堂班只能卖堂菜,不能出担子;轩班只能出担子,不能卖堂菜。又有专卖零菜不做酒席者,名曰炒菜馆。均隶属于詹王宫。 当年,省城酒席业同业公会规定,长沙各酒席馆须交纳牌费捐,每牌1块,捐洋20元。炒菜馆牌费减半,帮伙入会,从前每名钱4串,现改为4元。 每年长沙酒席业在詹王宫办会两次,一财神会,一詹王瑞诞会。办会开支,除以庙外房屋佃钱供给外,每年另有年捐,并办有一所小学校,年须经费大洋二三百元。 辛亥革命后,长沙城内的酒席业生意更加兴旺发达,有本做茶馆而兼做酒楼者,有名为旅馆而兼做酒席馆的,有洋行而兼卖酒席的,以致从前堂班、轩班所立的老规则无形取消,堂班、轩班的名义也在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迁中无形取消。 据1925年9月21日长沙《大公报》载文称:当时省城长沙酒席业局面极大,中西番菜,各色俱全,坐堂、出堂听客自便,房屋之华美,动辄数层洋楼,什物器皿之精良,竞尚最新西式,生意较以前扩张数十倍,此外尚有专卖番菜馆二家,一名万利春、一名一枝香。这两家西餐厅(番菜馆)也在詹王庙上有牌费。但奇怪的是长沙餐饮酒席业已经非常发达了,而詹王宫的公款却仍无增加,且有亏累,这一切均是因为詹王宫的总管不甚提倡公益捐,值年也不大负责任,每年至詹王宫办会敷衍一二日外,此后,自己自营酒席业,于庙内之事,无人过问。1925年长沙《大公报》记者路过永庆街时,看到詹王宫庙外招牌仍系詹王宫,而内部已经随着时代的要求改为酒席业公所了。 民国版的“长沙最好呷” 民国时期的长沙报刊对长沙餐饮生活,用笔不厌其烦。当年,长沙已有中餐馆、中西餐馆、西餐馆。其中中餐馆最发达,西餐馆较为冷淡。 当年长沙城中餐馆的菜系除湘菜外,尚有粤菜、清真菜、浙菜、川菜、本地菜、素菜六类。 粤菜以南国酒家(药王街)最有名。擅长之菜,除烧腊外,有糯米蒸鸡、鱿鱼卷、原盅冬菇、炸糟白鱼等,夏季有荷叶饭,冬季有腊味饭、边炉等。 清真菜的著名馆子则有李合盛(三兴街)。擅长之菜有脑髓豆腐、红烧牛蹄筋,尤以麻辣子鸡冠绝长沙市。徐长兴(青石街)亦属清真馆子。擅长之菜,有烧鸭、鱼肚、鸡丝饺、胰子白等。 浙菜最有名的馆子为中央酒家(中和街),为宁波口味,擅长之菜仅咸菜烧黄鱼,余则无可取之处。 长沙当年的川菜馆(又一村)仅一家,附设民乐俱乐部内(今青少年宫)。 本地湘菜的馆子则多了,曲园(走马楼)从前以办“姜单”、“俞单”有名一时,姜即姜咏洪菜单,俞即俞勅华菜单。该园的特长为同时能开十余桌酒席,不会“筐瓢”,只是菜单要由该园自撰,擅长之菜有奶汤生蹄筋、鲜花菇无黄蛋、松鼠活鳜鱼、火方冬笋尖、冬菇白菜心等。 宴琼园(南正街)擅长之菜,为四季时蔬及烧烤等。尤以奶汤脍菜见长,至其他菜点,均不泥旧例,别出心裁,盖主持其烹调者,为本市名厨毕河清。 双品楼(南阳街)无擅长之菜,只能办旧式海参席,惟自制火腿堪称上品。 潇湘酒家(育婴街)为本市名厨宋善斋独资开设,前以经营商余俱乐部得名,且因此获利颇丰,为扩充营业计,始移于一址,擅长之菜,为红煨土鲍、口蘑干丝、奶汤鱼翅及干蒸果饭等,其他各色,亦极可口。 远东酒楼(皇仓坪)即远东中餐部,为本市剧院附设菜馆第一家。擅长之菜,有红煨鲍鱼、炒三冬、溜鸡丝,四季时蔬,尤为特色,冬季有边炉,定价尚廉。 三和酒家(中山东路)为湘菜四大名厨之一柳三和开设。柳为前湘省主席谭延闿所最赏识。凡有宴会,若非柳之亲制,必不下箸,其为谭氏之优遇有如此者。擅长之菜,如素烧方、三层套鸭、四川豆腐、七星酸肉、口蘑干丝、白灼菜心、生炒羊肚丝、栀子花等,均为他家所不及也。 健乐园为曹荩臣所创设,曹系前谭故院长(谭延闿)所最赏识之厨师,随侍谭延闿有年,举凡烹制馔肴,悉为谭延闿亲自训导,曹荩臣性极聪慧,故一经指示,无不着手成名,如组庵鱼翅、组庵燕窝、组庵整鲍、组庵鱼生、组庵银耳、组庵熊掌、组庵鸭腿、组庵火腿、组庵豆腐、组庵笋泥等,无不脍炙人口于一时也。 福兴园(青石街)擅长之菜,只有烧鸭一品,且能三吃四吃。 登瀛台(南正街)、长春园(北正街)两家馆子少擅长之菜,只是没有挑担子的轩班习气。 同春园(新街口)、半仙乐(新街口)两馆只宜小吃,擅长之菜,仅半仙乐之“豆豉辣椒蒸腊田鸡”。 玉楼东(青石街)擅长之菜,原以麻辣子鸡、汤泡肚著于时,在“文夕大火”前,被称为“今不过尔尔”,惟甜菜“荸荠饼”尚佳。 怡园(育婴街)、天然台(鱼塘街)两馆菜色伯仲间,墨守师承,固无精美之可言,惟天然台之去骨鸡颇佳。 奇珍阁(青石桥)无擅长之菜,惟能受客指挥,间有一二味,亦能出色当行,盖该园有萧单,即有名记者萧石朋之菜单也。 长沙另有素菜名为蔬香林(青石街)(支店设沙河街)及净行林(学宫门)两家馆子,擅长之菜,有炒冬菇、奶油白菜心、素油鸡、炒三冬等。 任大猛据1935年《长沙市指南》整理 晚清詹王宫是什么样 任大猛 实习生 章翔宇 据清代同治年间所修《善化县志》记载,清代詹王宫,在长沙城内算一个中等偏大的庙。 《善化县志》说:“詹王宫,在永庆街。”永庆街即今都正街的南段。 清代的詹王宫,坐东朝西。前山门抵官街永庆街,即今天的都正街。后界抵火药局,私墙为界,“共长二十二丈”。 当年,詹王宫临永庆街,“有铺面房屋三所,宽六丈八尺”;“正殿右侧房屋二所”,均佃租。詹王宫有“出路一条”。 詹王宫中“坐北朝南房屋,右抵陈姓公井,各半起;左至火药局坪,私墙石界。共宽11丈4尺。屋后抵文昌阁菜园,自有竹篱石界”。 殿东侧屋,上抵左姓自墙石界;中抵易姓自有竹篱石界。殿东侧屋并杂屋东边自易姓起至西抵文昌阁菜园,共宽十三丈四尺,新旧起造,均有碑,一在学院署前,一在学院署前登瀛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2:59 , Processed in 1.6863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