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大猛) 再美的风景,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感知、鉴赏、体悟的眼睛。如果能穿越时空,且让古人带我们畅游长沙的天地,我们将会发现——河那边,有长沙最美的秋天 ·第一个用心发现长沙季节之美,河西之美的也许是宋代诗僧惠洪。 ·长沙最美的季节在秋天,秋天最美的时节在重阳,九月九过了一个月,晚清的长沙人,仍认为他们在过重阳节。 ·长沙秋天最美的风景在秋天,秋天最美的风景在河西。这个评价直到晚清时期,才成为共识。 ·当然在在最美的长沙风景里,嚼嚼爱晚亭旁的螃蟹,据说味道相当不错。
一、惠洪和尚说,长沙最美的秋天,就在堕落街边的桃子湖
第一个用心发现长沙季节之美,河西之美的也许是宋代诗僧惠洪。 以前的诗人,也写长沙,也写秋天,但它们却多半像是走马观花。他们留意是一瞥之间的古迹(如刘长卿的《过贾谊宅》,沉迷的某个秋夜里,某位舞女跳出的最时尚的绿腰舞,这种舞蹈的时尚程度,也许和今天酒吧的钢管舞有得一比(李群玉《九日赏绿腰舞》)。 到了宋代,人们已经感觉到季节影响人们游赏的心情。在长沙最美秋天的重阳时节,长沙的古人,除了在岳麓山赏菊喝酒外,还爱在今天堕落街边的桃子湖里划船。 当时的桃子湖,不像堕落街未拆迁之前既生产蚊子,又难看。 在宋代,据惠洪和尚的记载,桃子湖的风景美极,并且绝不寂寞。 这位经常把苏东坡、黄庭坚挂在嘴边的惠洪,当时就在岳麓山工作。他熟悉并热爱河西的风景,而河西的风景,他认为桃子湖的秋天“烟霞奇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惠洪和尚高兴地写道:他闲来倚在桃子湖边观景的栏杆上,就像翩翩天地间的白鸥,桃子湖的风景,是“连荡满秋色,小艇藏菰蒲”,他觉得他与岳麓山一道,同时倒映桃子湖中,已成绝美风景。 直到清初,长沙人看到的桃子湖风景依然是:“在凤阳山前,横塘数亩,小成湘碧,可钓可泛,江皋重岫,既遮断大江,当星月倒映,鸥凫宿烟,一泓之清,胜于千顷。宋洪觉禅师有《飞来湖》诗。想见当时,此湖殊不寂寞。” 不过,到了民国时期,桃子湖已经“荒若闲田”,湖南大学教授刘宗向在1917年记录说:凤阳山,又名风冈,为“岳麓山前土一堆”,“冈前即赤沙湖,杜甫《岳麓道林寺行》:‘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盖昔日麓山寺门绵渺,下与江连,夹路松柏,倒衔湖影,诗人浮夸,故有插入之语欤!旧志谓湖在凤阳山前,可钓可泛,一泓之清,胜于千顷。今则平畴方亩,濒接相流,春夏水漫,浑为泽国,潮平岸出,耕种相寻,惟闻土人云,山下有池塘曰桃子湖,左右田亩尚有称赤沙湖侧者。又北为飞来湖,惠洪尝记,或曰因赤沙湖渗溢而然。今亦衍为平亩矣。”在凤阳山(今名凤凰山)上,清代还曾建有奎星阁。 鉴赏者: 惠洪(1071-1128),宋代诗僧、画家,一般文献中或记作洪觉范。与苏轼、黄庭坚为方外之交。曾居岳麓。惠洪著述颇丰,以《冷斋夜话》最著名。 赏景名篇节录: 湘西飞来湖 (惠洪) 武林散烟鬟,一峰螺髻孤。烟云有奇态,草木我不枯……盍来楚南国,万山争奔趋。精庐开横塘,清可照鬓看。高人家武林,致此从东吴。那知湘水西,乃有飞来湖。连荡满秋色,小艇藏菰蒲。闲来倚危槛,对立鸥炯如。我与湘峰色,俱堪入画图。
二、黄本骥说:长沙秋天最美的风景在秋天,秋天最美的风景在河西岳麓山
晚清的长沙秋,有重阳、菊花和酒。从当时文献已能发现,人们相当重视重阳。 清嘉庆《善化县志》说:“九月重九,善化城乡士绅多载酒登高,效桓景遗事。畜菊家,层累花钵,各色诸备,谓之菊屏。”《长沙县志》说:“九月,重九,以茱萸泛酒,蒸面为糕,或登高剧酒为乐,效桓景之避灾也。”宁乡县,同治年间的县志,亦记载说:“九月重阳日,造酒,为重阳酒。新鸭必过是日食,不腥。乳猫必过是日始买,谚云:过了重阳才是猫。文人携酒,登高赋咏。” 重阳节,在长沙受到广泛重视的表现之一是,文人官宦间风雅的重阳诗会在长沙城内时尚流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任驻外使节郭嵩焘晚年长住长沙,他记载说,他们搞的重阳诗会,重阳过了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初九)还在举办(郭嵩焘《十月九日曾太傅祠集同人为展九会》)。 这时,长沙城内对美景有鉴赏的力人们获得共识,长沙秋天最美的风景在秋天,秋天最美的风景在河西岳麓山,即使不过河,在长沙某处可以望见岳麓山的茶楼上举办一下“望山大会”,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鉴赏者: 黄本骥(1781-1856):为道光“湖南四才子”之一,清著名学者。宁乡县人。博览群书,对经史、地理、目录之学都有研究。编《历代职官表》,著《郡县分韵考》、《圣域述闻》、《孟子年谱》、《书画谱》等,地方文献著述有《湖南方物志》等。 赏景名篇节录: 云阳楼看山约 (黄本骥) 长沙秋色以麓山为胜,郡城看山以云阳楼为宜。楼踞明藩故城之巅,市人卖茶所也。选兹胜日,招集同人,扫花煮茗,为看山之会。俾旧能联,重阳可展。或凭高而作赋,或分韵以留题,善画者洒墨成图,能琴者挥弦寄兴。云峰佳处,良会难逢,本无空谷遐心,致辞使山灵负屈。” 三 、何绍基说:朋友都过河登岳麓山赏秋去了
晚清时期,省会长沙如果成立湖南书法家协会,何绍基估计能当个会长、副会长。 在重阳节里,他很想过湘江,登岳麓山赏最美的长沙秋天,但是解放西路马王街桂花井住着的易棠老头子,却拉着他到马王庙(今修业小学)里喝酒,算是过了重阳,他好不烦躁。 在他的诗中的自注中,他记到,当时,长沙人过重阳的风俗,是纷纷坐划子过湘江,到岳麓山上过重阳,他的诗朋酒伴们就是用脚给河西岳麓山的风景投票。据说,岳麓山下的农家乐,在重阳节期间,生意好极了。 鉴赏人: 何绍基(1799—73) 清诗人、学者、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父何凌汉为户部尚书。咸丰二年(1852)曾任四川学政。后曾居长沙化龙池,并主讲城南书院。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钞》等,但以书法成就最高。晚年居长沙生活时,与易棠、罗汝怀、胡恕堂、黄冕等唱和,为长沙诗坛可传雅韵之一。死后葬于长沙城南石人村苦竹坳。 赏景名篇节录: 九日马王庙和(罗)研荪、怡芬翁韵 老怀非复壮年同,幽趣偏寻冷淡中。菊信任荒彭泽径(何绍基自注:今年未见菊),桐荫偏覆马王宫(自注:庙中双梧桐)。秋来始觉烟云活,醉里犹能意气雄。多少过江诗酒伴,前游十载笑匆匆(自注:岳麓登高者颇多)。 注:研荪,即罗研荪,即湘潭罗汝怀,此人编有《湖南文征》;怡芬翁,即家居马王街桂花井之易棠,长沙市作协主席霍红为其后人。
四、成咸森:爱晚亭旁的螃蟹,在秋天美景中嚼之,味道相当不错
长沙最美的秋天,在重阳。重阳按长沙节俗一定要登高。 除了传统习俗中祈福避灾的寓意外,实际上,人们登到山之高处,颇能有更上一层楼之感。俯仰之间,可做到高瞻远瞩,一抒在狭窄城市街巷楼群中生活的压抑,畅怀之际,颇能感觉天空海阔,同时可忘掉平时执著于眼前蝇头小利的争夺,消除城市竞争的焦虑感。 然而,也许登临山顶,成为人们在秋天最美的重阳时节的一种常态生活,有趣的记载并不太多。关于长沙最爱在秋天去的岳麓山有趣的记载却在爱晚亭前。 古人在秋天游山时,显然比今天的我们要浪漫得多。在岳麓书院当山长的罗典,曾经就在红叶亭(爱晚亭的前身)上题联述说他心中所认为的秋天美好生活是: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刻诗扫青苔。 这副对联声色俱备,当然是写尽爱晚亭周遭景致,只是今天的人们无缘看到这副对联,也许,一些人和我一样都担心,这副联美则美矣,但如果真有人在林间煮酒烧红叶,一不小心一场山火,就把是对全长沙人心中最美的秋天给烧掉了。 重阳节,有三大主要内容即登高、赏菊、喝酒,古人如想稍奢侈一点,还要吃螃蟹。那时阳澄湖的大闸蟹还未空运到长沙来,但在秋天游岳麓山的人们却似乎可以吃到丝毫不亚于阳澄湖闸蟹的爱晚亭旁溪沟里螃蟹。不过,我们小时候在受晚亭旁的溪流中掏到的螃蟹,却只有纽扣或拇指大小,根本不能称蟹,估计只能称蟛蜞了,长沙好事者,经科学调查,如果不会造成生态灾害,是否可在无钱冒事时,将投放洞庭湖的闸蟹苗,试投放一些到岳麓山清风峡内的溪塘山壑间,看是否能长成旧书中所写的味美青枫蟹。当然,民国时期成咸森著有的《岳麓小记》多采用清代《岳麓志》旧籍的说法,关于岳麓山清枫蟹的记载,应当视为清人的看法。 鉴赏者: 成咸森,湘乡人,居长沙,事迹无考,广采众书,加以实地采访,于民国时期者有《岳麓小记》。 赏景名篇节录: 青枫蟹 (成咸林) 爱晚亭下有小溪,溪上有石桥可容人坐。今圮,每至枫红橙黄,溪下秋蟹甚肥,烹食味甚美,人称青枫蟹,游人争购食之。
·岳麓山最美秋天藏在深谷人未识
岳麓山有很多景点并未彻底开发,然而就因并未开发,所以深饶野趣。 跟着古人去发现长沙的美好,我们能欣喜地发现,今岳麓山风景区地图上标示的兰圃,即是曾国藩曾经在北京怀念过的岳麓山苍莨谷,而兰圃旁,湖南大学教职员工所称的樱桃沟,实际上就是禹迹溪的一部分。禹迹溪之上即是传说大禹治水经过长沙时的拖船埠,拖船埠丛生芒草,如丝兰,叶皆左下偃坡,俯伏于地,如船拖过之状,为岳麓山植物生长之一奇异处。 再过一些日,长沙秋意更浓时,苍莨谷内定会山红涧碧,此时,谷中成片碗口粗青枫,漫山红遍,清风起时,群叶喧嚣,可使善感的心灵共鸣。此处枫林风景与青枫峡麓山寺云麓峰一带古枫,呈另一番韵趣。古人多曾体会,今人知者尚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