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吴芮的“筑城精神”,把名城长沙建设得更加美好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先枢 2020年7月26日 首先对第五届吴芮文化联席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多年来,吴芮文化联席会议致力于吴芮家世、事功以及吴芮“至德”家风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承,硕果累累,六年来编辑了三集《吴芮文化文集》,尤其是西汉长沙国的研究对推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功不可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主要谈谈长沙城市原点的确立与吴芮筑临湘故城的关系。 2019年,长沙市规划局牵头组织长沙城市原点的研究和规划,我也应邀参加了相关工作。“城市原点”是指在城市主城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地理位置设置的城市地理地标。在地理含义上,它代表城市核心区域所在的、以经纬度标示的准确位置,是以此为起点计算该城市与其他地方距离的原点。在一些城市通常也把城市原点作为开展群众纪念活动的中心区域,并设置能反映本城市文化特征的、形神兼备的“城市原点”标识。 我在“城市原点”规划的咨询会和评审会上提出,城市原点不仅从地理坐标和群众文化活动地点等因素考虑,更重要的是要从古城最早的城市中心,且延续至今等历史文化因素来考虑。因而我力主把今五一广场作为长沙城市原点。长沙古城建城时间,至今见到的最早的记载为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时称“临湘故城”,为刘邦所封长沙王吴芮所筑,至今已2222年。学术界依据大量考古发现,“临湘故城”的中心位置就在今五一广场。 2019年8月,规划设计部门,提出了天心阁、五一广场、橘子洲头、岳麓山顶、长沙火车站、杜甫江阁、东方红广场、杜鹃广场等“城市原点”的候选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公众投票,得票最多的为五一广场,占投票总人数48.19%,排第一位。今年初,长沙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一广场文化公园为长沙“城市原点”。 今五一广场不仅是西汉“临湘故城”的中心,而且是临湘故城官署的所在地。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湘水》云,“临湘县故城”“是城即芮筑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立长沙郡,郡治设在湘县,即今长沙。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湘县改为临湘县,系西汉长沙国都城。故长沙又称湘城。吴芮正是这一年封为长沙王的,且当年去世,因此吴芮在长沙的主要事功便是建筑都城了。学术界依据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对临湘故城的具体位置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故城东起今东牌楼、南阳街—带,西止今太平街、西长街一线,南达今解放西路一线,北止今中山西路、又一村一带,也就是今五一广场及周围地区,形状近似于长方形。这与《水经注》中“城之内,郡廨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等记载大致相符。 2000年6月24日,长沙五一广场东南角东牌楼新世纪商贸城建筑工地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汉初古城墙遗迹,城墙系在战国城墙基础上加宽夯筑,再次为西汉长沙国“临湘故城”的位置提供了佐证。 汉代城市沿《周礼》“前朝后市”之制。古代南面为前,北面为后。《水经注》所载临湘故“城之西北有故市”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朝”即官晋以及以官署为核心的城。临湘故城的官署在何处?近年大量考古发掘表明就在今五一广场一带。 早在2003年,我参加了长沙市文物局“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定点工作。我和其他专家将“汉临湘故城故址”纳入了“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规划名单中。2006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在五一广场正式竖立了“汉临湘故城故址”碑。2010年因修地铁站,此碑被拆除。今日,我仍强烈建议在长沙“城市原点”五一广场文化公园内复建“汉临湘故城故址”碑。 1986年五一广场兴建地下商场时出土了西汉古井。1996年五一广场东南角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出土了西汉“安乐未央”文字瓦当和卷云纹瓦当。次年西北角科文商厦建筑工地又出土了东汉“府君高迁”文字瓦当、瑞兽纹瓦当和滑石质建筑构件。考古专家指出,这是汉代宫殿、官署专用的建筑材料。按《水经注》“城之西北有故市”推断,临湘故城后面的“市”当在今中山西路以北福庆街、潮宗街一带。 今日长沙城是在西汉临湘故城基础上不断向四周扩展而成的,城中心位置历2200多年没有改变,这在世界大城市中是不多见的。 历史典籍多有长沙王吴芮历史遗迹的记载。 长沙市今湘春路至湘雅路靠湘江一端据传为吴王(即吴芮)墓和吴王庙所在地。民国初,这里一片碧绿的菜园中尚存有吴王庙的遗迹。 吴芮,江西人,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刘邦建立汉朝后,汉高祖五年改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因吴芮曾任秦鄱阳县(今江西波阳县)令,任上深得民心,被尊称为“番君”。 吴芮于封王当年便在长沙去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说:临湘(即今长沙)县北有吴芮家,广逾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城郭之佳憩也。”又引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公元226年),即吴芮死后400多年,东吴人为立孙坚庙竟掘芮冢群墓。当墓冢掘开后,掘墓人惊呆了,吴芮的容貌和衣服有如生人。由此足见吴王墓制及其防腐功能与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何其相似。更有趣的是,又过了40年,发冢人于寿春路遇南蛮校尉吴纲,吴纲竟与他见到过的吴芮尸貌一模一样。惊问其故,原来吴芮是吴纲的先祖。长沙吴芮墓被毁后,族人将其迁葬于今江西婺源县镇头乡。 汉初刘邦共封8位异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灭,唯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共历文王吴芮、成王吴臣、哀王吴回、共王吴右、靖王吴著5代,以无嗣而国除。《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吴芮的继任者们也始终忠实于西汉皇室,坚定维护国家统一。淮阴王英布(吴芮的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大义灭亲,诱杀了英布,表明了拥护中央王朝的立场。长沙王的忠诚换来了长沙国地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吴王被历代统治者誉为忠君的典范。吴王庙由此而立。《一统志》云,吴王庙在“长沙县西北吴王冢旁”。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说得更为具体:“吴王庙在长沙北门外,今北门外大道旁菜园内有极小之庙,即其地。”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则点明在北大马路(今湘雅路)旁。庙虽小,却引来无数凭吊者。清诗人熊少牧《吴王庙》诗云: 长沙国小亦金汤,带砺绳承异姓王。 未必韩彭无反迹,莫将烹狗怨高皇。 2020年初,在踏勘开福区北段历史步道文化结点建设时,我曾建议在历史步道湘春路至湘雅路的恰当地点,复建吴王庙的小型景观。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河西咸嘉湖畔象鼻山,即今望月湖公园内,发掘了长沙国第五代王吴著的陵墓,而贾谊正是吴著的老师(太傅)。至今已发现包括吴著墓在内西汉长沙王陵遗址有26座(包括吴氏长沙王和刘氏长沙王)分布在南起岳麓区天马山、北至望城区玫瑰园的狭长地带,大多沿湘江西岸,顺低矮山丘蔓延。2013年,西汉长沙王陵墓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开福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还保留着祭祀汉初丞相萧何、曹参的国相庙遗迹。还有马王堆汉墓、贾谊故居等名胜古迹。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汉长沙国的文化遗址,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要发扬吴芮的“筑城精神”,建好长沙城市原点,把名城长沙建设得更加美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0:57 , Processed in 0.0879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