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研究用中药明矾制成10%的明矾注射液,治疗颔面部深层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低温冷冻或激光治疗所得不到的效果。经卫生部全国科学大会审定,为卫生部重要科技成果。 1979年 八一路集贸市场建成开业,成为长沙市八大市场之一。 1980年 北站路街道北光织品厂,先后试制出天蓝、深蓝、大红、橘红等4种颜色音箱布,用于装饰收音机和音箱,填补了当时湖南省纺织品行业的一项空白。 1981年 召开北区个体经营者代表大会,成立北区首个个体经营者联合委员会,选举产生了11名委员。 1982年 成立北区财政税务局,建立区一级财政,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一定二年”的财政管理体制。 1983年 由清水塘街道团委牵头联合所在地区的十多个单位的团组织,组成“一条龙”联合服务队,为该地区的孤寡老人、老红军送温暖,义务服务,受到团中央的表彰。 1984年 开福区制定8号文件,落实《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区情颁发十条具体办法。 1985年 街办星火电器厂生产的8万套插入式熔断器,销往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成为北区第一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街办工厂。 1986年 原望麓园小学学生马英,在韩国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上,夺得了女子跳马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争得一枚金牌。 1987年 清水塘街道办事处率先成立长沙市第一个街道法律服务所。 1988年 金城灶具厂生产的节煤灶在由国家计委、经委、环保局、物资局联合举办的全国先进型煤灶具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先进灶具,荣获金杯奖。 1989年 开福区通过《关于加速北区工业基地建设决议》,购买长沙市郊区综合农场64亩土地,开发为北区工业基地。 1990年 国防科技大学新研制的KDW-3型三维空间运动两足步行机器人通过鉴定。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湖南省1990年12件科技大事之一。 1991年 北区创办湖南省第一家婚姻家庭学校,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 1992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 1993年 市政府批复同意《北星城控制详细规划》方案,其规划界定为中山路、湘春路、黄兴北路和蔡锷北路规划中线闭合地域,总用地面积801.45亩,开发面积300余亩,由区人民政府与外商合作开发。 1994年 北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招募志愿者4000余人,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为弱者解难。 1995年 伍家岭街道被民政部城镇建设局授予“中国街道之星”光荣称号。 1996年 省政府发出《关于调整长沙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决定成立开福区。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环面齿球齿轮机器人柔性手腕。 1997年 位于市北郊的石长铁路湘江铁路桥建成。 1998年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领导,来到开福区察看朝正垸受灾情况,看望先锋小学安置点的灾民。 1999年 市区二环线四方坪立交桥竣工通车,长沙国道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正式建成通车。 2000年 历经8年修建的金霞大道全线正式开通,打通了城北的主干道。 2001年 开福区召开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全区第一个棚改项目——蔡锷北路司马里棚户区拆迁腾地项目。 2002年 由著名遗传学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卢光琇教授主持研究的干细胞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宣告建立。 2003年 金霞纸业批发大市场正式挂牌,首期工程占地100亩,为全省唯一一家大型纸业专业市场。 2004年 荷花池社区打造“零拖欠”社区和陈家湖建设“绿色网吧”的经验被中央文明办重点推介。 2005年 霞凝新港首次迎来一艘近4000吨的江海轮,装载国际集装箱140TEU(标箱),这是长沙港有史以来接纳的最大江海货轮;由原长沙火车北站、东站、南站三站合并组建成新长沙火车北站。 2006年 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试运行。开福区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3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的城区之一。 2007年 长沙新河三角洲巨幅土地公开出让,最终地块以92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土地公开出让市场单宗土地最高价。 2008年 湖南省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食用油储备库——金霞粮库19座食用油罐全面竣工。 2009年 成立开福区金融行业协会,协调22家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2010年 湖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整合后的集团公司,净资产9.47亿元,园区占地90.4公顷,进入全国粮食行业十强。 2011年 湖南省第一家社会管理组织孵化基地——“创新社会管理孵化园”在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浏河村社区创立。 2012年 省、市文物局通报长沙万达广场项目工地发掘出土的古城墙概念性保护方案:南宋古城墙原址保护至少20米,异地迁移保护100米,原址上架设玻璃罩,建成后对公众免费开放。 2013年 全市规模最大、业态最全、规格最高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长沙开福万达广场建成开业。 2014年 长沙市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中村——鸭子铺片区启动拆迁拆违工作,50天完成签约97%,年内圆满完成任务。 2015年 全市首家医药健康产业园——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正式开业。 2016年 当年开福区财政总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达到120.8亿元和103.5亿元,位列全省城区第一位。 2017年 黄兴北路新建道路开福寺路至三一大道段建成通车,标志着长沙城区最后一条“南通北不通”的城市主干道——黄兴路彻底打通。 2018年 6月,湖南首个国家级广播产业园区——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审批,力争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数字视频行业引领格局,重点打造最具竞争力、最好视频基地——中国V谷。李卓 整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7 16:15 , Processed in 0.0921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