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81年前城区建成环城道路

2018-5-19 17: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7|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宽阔的大道交织成网,机动车道上车水马龙,非机动车道上行人和自行车各行其道;地铁和城际铁路穿梭来往……初夏的长沙,一派现代化的大都会气息。

  “城内道路狭小,人力车、搬运工及行人常造成阻塞;你在这个城市会注意到来往人群,注意到喧嚣声,听到人力车发出的嘈杂铃铛声,及搬运工请求让道的叫喊声。”当时光回转到80年前,长沙在一个名叫高德华·盖利克(Edward Gulick)的美国英语教师眼中,却是如此深刻难忘的印象。昨日,在长沙市档案馆,当高德华回忆录《执教在战时中国》开启,一个上世纪30年代版的“老长沙”在字里行间悄然呈现。

  档案史志

  古城墙开拆修建成环城道路

  《执教在战时中国》回忆录,是长沙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外国人笔下的长沙》的组成部分。记者注意到,该回忆录图文并茂,原汁原味地再现了1937年至1939年间长沙的方方面面。

  据记载,当时,高德华在长沙雅礼中学担任英文教师,回国后,这个就任于美国韦尔斯利大学远东历史和欧洲外交史的教授,仍念念不忘在中国长沙的工作与生活,欣欣然撰写了这部名为《执教在战时中国》的长篇回忆录,1995年由美国麻省大学出版。

  “长沙是湘江边的口岸城市,是一个贸易中心,也是相对富裕的湖南省会城市。”在回忆录中,高德华写道,过去的长沙是座老城,人口大约为50万。在每一位步行者或者骑单车的人眼里,长沙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熙来攘往,各式的行人、人力车、手推车和搬运工,拥挤不堪,热闹非凡。其时,长沙大部分古老、破旧的城墙被拆除,原有的城墙迅速转变为环城道路,以缓解城内的交通压力。到1937年秋天,这条宽敞的新道路,让为数不多的轿车与公共汽车获得了少有的、畅通行驶的机会。据相关记载,这也算是长沙最早的环城道路。

  在高德华的印象中,长沙市区商店让人惊讶,比如六到八个铁匠铺一起就形成了小街坊。这些店子每家门店都有张活动的木头门板,一位坐在店子门口制作东西的学徒,老师傅在店内,住房在店子后方或在楼上,制作、销售和住宿整合在一起,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档案钩沉

  船民袭击淹死游泳过河老虎

  在《执教在战时中国》回忆录中,透过文字,还能“窥探”到当时老长沙城的“风吹草动”。

  “最近有人在湘江发现了一只老虎游泳,对我来说,一只这么大猫科动物在水里有些不可思议,更神奇的是,它还要游过这么宽的一条江。”在回忆录中,至今仍能感受到高德华对长沙这一“新闻”的新奇。不幸的是,这只老虎被一位残酷、没头脑的船民给袭击,按到水下淹死了,这只被打败的老虎后被陈列在长沙市。“我知道后有时感到遗憾。”高德华如是说。

  除了街坊热议的新闻,高德华对长沙周边的动静无不充满了好奇感。“自从我来到长沙后,考古学家发现、发掘了非常重要的、造型各异的楚墓。”高德华写道,墓在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木制的墓穴接近或低于“潜水面”(地下水位),但这些墓被多层木炭和白膏泥有效地封存起来,以抵挡千年持久的潮湿。“对于一位美国人来说,颇难领会这片地区存在如此长远的文明!”高德华感叹不已。

  “30年代的雅礼中学”“长沙的学生”“长沙的菜肴”“访友爬岳麓山”……在《执教在战时中国》回忆录中,一个个予以精心布局的章节背后,无不彰显着“老长沙”带给这位大洋彼岸英语老师的新奇与收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2 00:45 , Processed in 0.0967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