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剧源流考 荷 坞 湘剧者,指湖南全省所有之旧剧而言,在湘西之湘剧,或带鄂省汉调之味道。或沾川调之余风。在湘南之湘剧。则多粤音之流风。在湘东之湘剧。则咸不离四平调之准绳。所谓长沙湘剧者。专指长沙一隅之湘剧也。 湘剧调韵,创自何时,莫可稽实,俗语惯呼湘调为汉调,或湘剧多蓝本于湖北之汉调,亦或有之,然湘调自有湘调之立场,未可混称之为汉调者。 湘剧之师祖,庙名老郎,在三王街之三王巷,建立于清初,其 何人,言人人殊,或谓为唐明皇,或谓系李后主,长沙建庙者陶姓及某姓二人,地名原称蓆草田,四周之地皮甚广大,历任庙之总管,多不廉洁,遂将四周之地皮,陆续卖去,仅存一庙,至清华班老旦瑞湘麻子任总管时,竟将庙产簿据,概行烧去,至令后人,益属茫然,瑞湘麻子之所以如此者,当因其私囊包满,恐人查究也。 湘剧成班,必请牌于老郎庙,班名之最老者,为康熙三年之福秀班,此班名招牌,至今存庙,惟秀字上之福字,磨灭难辩,或尚非名福秀班也。 福秀班后,至康熙六年,有仁和班,其中名角小生喜保善演烂布戏,武生杜三以打猎回书著名,乾隆年间,有大普庆班,来自北京,自称官班,官殿设洪家井,殿门口悬有乌纱鞭,红黑帽,不知者,几疑其为一官吏衙门,专唱昆腔,以小生熊庆麟为最大名角。周文湘之“絮阁”“小饮”“惊变”“闻铃”诸昆曲。皆传于熊庆麟者。 科班始于乾隆末年,班名麟九堂,所科之角,皆以麟名,最佳者,为王碧麟,叶金麟,朱德麟,田桂麟诸角。 大普庆后,有小普庆班,昆腔之外,兼工乱弹,最大名角,为夏庆成花脸,即夏胖子,张庆友紫脸,胡庆营武老生。 与小普庆班同时者,有泰益班,其大角为何湘南靠把老生,即湘南麻子,陈如瑞武小生,时有童谣云,“众位先生慢些吃,吃了饭来看泰益,不是杨滚教枪,就是辕门射戟,”盖何湘南善演教枪之杨滚,陈如瑞善演辕门射戟之吕布也。 泰益班之外有同庆班,名角老生为张庆青,盛庆玉即盛满,柳庆美,王庆福,其五云班已科出有许多名角,有姜钟云者,可以压倒一切,观剧者遂有四庆抬一钟之语。 (原载1931年12月20日湖南《国民日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14 , Processed in 0.0895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