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开福寺梵音千载不辍

2020-9-29 20: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92| 评论: 0|原作者: 杨锡贵|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三、元时曾为文宗潜邸
元朝时的长沙开福寺,因留存史料极为有限,难知其详。目前仅知文宗皇帝图帖睦尔在登位之前,从放逐之地海南被召回京,至潭州后又有旨命其暂停不进,曾滞留长沙数月,遂居住开福寺志福。回到京师后,又被送往建康、江陵,直到天历元年(1328),图帖睦尔才第一次即帝位。似乎为洗刷他10年来屡被放逐的耻辱,做了皇帝后的文宗下诏将他徙居过的地方全部改为吉祥的名字,潭州则改为天临,即天子临幸之意,这在当时是一种莫大的恩宠。
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汉文化修养深厚,即位后重视文治,为文化发展贡献很大。为报答开福寺在其郁郁不得志时的礼遇之恩,文宗下诏范金为巨钟相赠。与文宗关系十分密切的著名诗僧释大䜣,为此特作《天临路开福禅寺钟铭(有序)》。兹录全文如下:
皇帝南廵时,尝幸潭之开福寺,住山志福,以遭宠遇,惧莫报称。乃曰:“观音大士由音闻以证圆通,而钟又音之弘者,警昬启瞶,为益滋多。”于是范金为巨钟,扣击以赞鸿厘而宣圣徳也。使来谒铭,铭曰:
邈矣南服,维岳奠之。六龙行天,赫然眷之。眷之维何,繄我觉皇。维皇同德,以宅万方。如霆之震,百蛰斯作。大风何从,万谷若答。嶶音鸿烈,不在金石。神人报功,愿播无斁。乃酌金齐,乃击乃考。声容孔昭,亦寓于教。万室夜遥,匪警而寤。阐幽出㝠,有万其趣。畴不耳闻,而闻以性。六用无偶,万物齐应。川后山君,不有骏奔。何福不降,以开皇元。吾宗尚赖,昌于世世。刻铭同久,敢告鳬氏。
四、明清开福寺屡毁而复兴
明清时期的开福寺曾屡遭劫难,或受兵燹之祸,或遭回禄之灾,又或因年久失修,迭被毁废而残迹仅存,幸得历代住持大力护持,众多官绅的鼎力相助,该寺也因此而得以屡毁复兴,法脉绵延不绝。
1.明清开福寺,屡毁复兴。
元未战乱,开福寺当被殃及。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开福寺得以重修,由澈堂禅师主持,载新庙貌,净土复光。至嘉靖年间(1522-1566),因年久失修,开福寺又出现了栋宇摧颓、墙垣倾圮的破败景象。经吉简王与谷城王及善士周麟等合力鼎建后的开福寺,四面皆水,峻宇丹楹,复睹壮丽,颇称佳胜;后有观音阁,内奉达1.5吨之重的观音铜像。隆庆五年(1571),开福寺又重加修缮。明末兵乱,寺宇无存,孤塔参天,“惟荒烟蔓草,密菁深林而已”,开福寺随明运以终。
清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八年(1659-1669),航海而来的僧佛国卓锡于此,见兹祖庭荒废,破草辟榛,构茅屋数楹,即发愿募资修复开福寺,重建了茶亭和放生池。总兵卜世龙深为僧佛国募修之盛举所感动,决心“发无穷之信向,作佛法之干城,诸上善人誓共发心,捐资洪造”,共襄盛举,不仅倡首捐款,还说动偏沅巡抚周召南、布政使郎永清、按察使李荣宗、知县胡壮生等助修。经此数载经营,开福寺“殿宇廊厦岿然巍焕,佛像钟鼓猗欤庄严,千僧锅利益诸天,放生池鸿慈及物”,并起造寿塔及幽冥长钟。其地域范围西至罗家桥,东抵阮家垅,木鱼岭界其南,白莲池抵其北,内有碧浪湖、龙泉井、茶亭等,当为开福寺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广的时期。
清乾隆年间,因支持平定大小金川以及征苗之役,湖南省政当局在开福寺旁设立兵工厂,以制造所需军火。乾隆三十七年(1772),厂内火药轰发,造成惨不忍睹之状,该寺殿宇碑石,悉为灰烬。其后,湖南巡抚梁国治、姜晟,先后饬僧募修毗卢殿,数年告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开福寺开始“停席修整”,即暂时停止公举方丈、停止接待僧众,对包括达摩祖师殿、大佛殿、毗卢殿、东西两寮房等处建筑,用三年时间进行大规模修整,得到地方当局批准。乾隆六十年(1795),寺旁兵工厂火药再次发生爆炸,延及该寺后栋廊屋,事后仅作简单修缮。
清嘉庆元年(1796),征五溪苗叛乱,湖南仍于旧地设兵工厂,火药再次发生爆炸,开福寺又一次遭受回禄之灾。十年之后,湖南布政使韩葑决定将开福寺重加修葺,工尚未完而被召为刑部侍郎,离开了湖南。今悬于该寺山门“紫微栖凤,碧浪潜龙”一联,据《开福紫微堂莲池谱》记载,“盖方伯韩葑嘉庆十五年所题也”。
清道光年间,开福寺新建了亦笠亭。有宁乡籍著名学者黄本骥《开福寺亦笠亭落成次竹轩上人韵》一诗为证:“面岳曾游一笠亭,甘棠遗植久凋零。当头又见亭如笠,到眼仍看岳作屏。五代园林余劫烧,四山风雨泣神灵。头陀指点兴亡梦, 手辟柯南半亩青。”
咸丰初,因太平军围攻长沙,开福寺复被毁坏。清同治年间,寺僧披榛薙莽,复修开福,造五百罗汉像、八十四大悲像。光绪年间,常静修僧寮、方丈室、禅堂、斋堂,福山镇总兵长沙陈海鹏及善士等修葺毗卢殿,并施金构亭于寺后,俯瞰碧浪湖,规复祓禊之旧。今该寺山门匾额“古开福寺”四擘窠大字,即系陈海鹏清光绪十七年(1891)手笔。
2.传承有序,法脉绵延。
明清时期,开福寺不仅屡毁复兴,高僧大德亦代有其人,且得众多官宦信善护持,法脉因而得以绵延不绝。
明朝洪武年间,除澈堂禅师复崇庙貌外,尚有溪谷、普性诸禅师与其一起大阐宗风,四方缁素,景从向慕。
迨至清初,法本天童、灯传临济(该派第三十三世裔孙)的佛国亮祖,除大规模重修开福寺外,又传派三支,成为既是复兴功臣,又为传灯法嗣,与保宁、紫珂并为开福寺历史上有大功德的人物。佛国圆寂之后,开福寺方丈即从其所传三支中公举,任期三年,期满退席,再从另一支中选举一僧担任住持。开福寺这一推选住持的做法,让人不觉有尧舜禹时代禅让制之遗风。
清同治年间,僧却烦、常静、自修、自归、定安、安然等,率众禅和,嗣法传灯。
光绪初,寺僧“少登禅师舍财供众,法侣皈依;筏喻禅师心性慨然,祖堂续建;宝明禅师宏慈振废,传戒开来;常静禅师具大慧力,为实头陀”,遂开选佛之场,宏毗尼之偈。
3.名流参访,络绎不绝。
开福兰若,枕山面冈,襟江带湖;山环水绕,曲径幽深;紫微瑞日,佳木葱笼;殿宇廊厦,壮丽巍峨。堪称楚南第一名胜。寺庙与花园一体,奉佛与游宴益彰,又兼位居省城之便,前往参访的名流络绎不绝。
明代有湖广巡抚翟瓒、湖广佥事李冕曾前来参访,其留下的诗作,前已述及。大学士李东阳则因钱太守招游开福寺不赴,吟诗奉答,而与开福寺结缘。其诗云:“潭州城北楚江边,此地招提父老传。十里青山斜鸟外,满庭芳草闭门前。题诗自足骚人兴,爱客深知太守贤。多病屡惭招不起,故园花柳为谁妍。”
清代,前往开福寺游览参拜的文人学者官员,目前所知有胡壮生、王仕云、唐世征、徐则论、朱前诒、余廷灿、周有声、黄本骥、彭开勋、李佐、胡茂等,均有诗赋咏。
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五日(1886716日),王闿运邀集省城僧俗名流,在开福寺成立碧湖诗社。一时闻名遐迩的文人学者如郭嵩焘、陈三立以及名满海内的高僧大德释笠云、海印、敬安等均加盟其中,诗社的其他成员如熊鹤村、张祖同(字雨珊)、文廷式、胡元仪、罗君甫、涂次衡、王楷(字雁峰)、陈海鹏(字程初)、陈锐、余肇康以及自修、如客、常静等,皆为一时名流之选。诗社成立后,岁时佳节,往往为碧湖之游,聊吟煮茗,观荷赏月,挥瀚墨,绘丹青,不一而足。名篇佳作,不计其数,或极称景致之佳胜,或大发思古之幽情,或根究人生之真谛,儒释唱酬,“嗣响风骚,亦吾湘之胜概矣”,传为文坛盛事。
4.与时俱进,开启转型。
光绪末年,开福寺曾开展过一些国际交往与合作。一是接受日本佛教徒水野梅晓的建议,假开福寺创立湖南僧立师范学堂,开湖南近代意义上佛学教育之先河,住持笠云亲自主持学堂工作,并邀请水野梅晓执教。二是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应水野梅晓之约,笠云率领门人筏喻、道香等东渡日本,参访东京等地,切磋佛学,受到日本佛教界人士的热情接待。次年,日本学者宇野哲人曾前往开福寺参观,由小童引导,入禅师之室拜访。
清宣统年间,开福寺“慨时当减劫,像教陵夷,一心三观之旨罔闻,五时八教之文莫识”,为“宏扬净业,广阐毗尼,日课五时,心除三毒,屏息外缘,专诚礼诵”,特设立念佛堂,制定了《传戒讲经条约》及《开福寺五时日课章程》, 加强管理与自我约束;并将其泐石,以便共同遵守,传之久远。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12:03 , Processed in 0.0968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