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清末民初 湖南学者PK美国学者裴士锋

2015-12-7 23: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7| 评论: 0|来自: 潇湘晨报


soso_tc_slider_img

  裴士锋,这个曾在长沙生活过两年的"美国人",将湖南称之为他的第二故乡。

  毫无疑问,他是热爱湖南的,甚至用几十万字的笔墨,试图证明清末民初的湖南人与其他省份的人"迥然有别",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并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湖南国"。

  当然,作为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他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创造了"湖南民族主义"的概念,并引出先贤王夫之,认为近代湖南改革者都深受王夫之思想的影响,以至于他们首先效忠的是湖南,其次才是中国,因此戊戌维新、长沙革命、自治运动,首要目的都是为了"湖南独立"。 
  虽然观点有待商榷,但他独具一格的研究视角,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湖南的学者和专家怎么看?潇湘晨报专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船山学社社长王兴国、清史研究者谭伯牛,一起来聊聊《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清末民初"湖南独立"究竟独立于谁?

  "湖南不是中国的缩影,就像中国不是亚洲的缩影一样。"

  在裴士锋笔下,湖南就是湖南,是一个在湖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方。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许多重要的湖南改革派,只把湖南当做首要效忠对象,帝国摆在第二位,甚至种种改革的目的让"湖南"独立于"中国"。

  郭嵩焘上疏奏请王夫之从祀孔庙,"不是要让儒学挂帅的国家更好,而是要让湖南更好。"刘人熙所写社论《今后之湖南》,"实际隐含一个看法,即有两个国家,一是湖南,另一是湖南以外的中国。"毛泽东则更加旗帜鲜明地表明,"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以此种种,皆成为裴士锋证明"湖南独立"的论据。

  然而,在王兴国和谭伯牛看来,此论点失之偏颇,此"独立"非彼"独立"。

  "近代,湖南谈独立,并非独立于中国,而是独立于当时的中央政府,不再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谭伯牛说,"独立和自治,也并非湖南一省独有,而是各省皆有自治独立的需求,形成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轰轰烈烈的'联省自治'运动,这与湖南人的特性并无关系。"

  "湖南自治的想法,从戊戌维新时期就已存在,到北洋军阀时期,表现得很明显。"王兴国说,"当时,湖南处于南北通道,军阀混战,多场战事在此发生,毛泽东在1920年发表了多篇文章,呼吁建立'湖南共和国',但所谓独立,并不是说完全使中国变成多个国家,而是湖南的事我自己办,全国我管不了,但先把湖南的事办好。"

  近代史学家汪荣祖早在2007年撰文驳斥称,"当时中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有亡国的忧虑;在此情景下,有些湖南人呼吁独立,其心志是要救中国于既亡,而不是乘中国之危搞分裂。" 
  汪荣祖说,"史实证明,'独立'是为了自保,或一时间反抗中央政府,并不是要永久分裂,各省并未各自为国,足见在当时历史场域内的'独立'概念,与作者的理解有区别。"

  近代湖南人想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为什么湖南想要"独立""建国",裴士锋将之归功于"湖南民族主义"。

  只听说过"民族主义"或者"中国的民族主义","湖南民族主义"是什么?

  裴士锋称,这是他独创的概念,简而言之,即"湖南人是一个自成一格的群体,跟其他省份的人都迥然有异。"

  他认定,许多湖南人的著作,均含蓄地表示,"把湖南人界定为有着共同文化、共同历史命运的一个'民族',而非界定为一省。"

  这种民族主义,"弱时主张湖南人负有引领中国的天命,强时则主张湖南人应该摆脱中国的束缚,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汪荣祖对此颇感诧异,在裴士锋笔下,湖南籍的革命党人,包括黄兴、宋教仁在内,也都是为了湖南而革命,"然而若按照作者的逻辑,湖南人所组成的革命团体应叫'湘兴会'才对,何以称'华兴会',要振兴中华呢?"

  为了力证"湖南民族主义",裴士锋势必要寻找湖南独特的文化认同,于是王夫之被"重新挖掘",称聚集于日本的湖南学生猛烈地把王夫之据为己有,"把王夫之视为湖南民族主义之父。"

  然而,"王夫之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汉族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夏夷之争,是反满,而不是反对湖南人之外的中国人,所以不能说是湖南民族主义。"王兴国说。

  裴士锋引用杨度的名句,"若道中华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认定为这是杨度决定"先当湖南子弟,再当中国人"的明证,是湖南民族主义的表现。殊不知,"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湖南人会为中国战到最后一个人,恰恰是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汪荣祖说。

  认定湖南人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裴士锋称,湖南人有自己共同的先祖,有共同的历史命运。然而,谭伯牛说,"实际上,没有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湖南人都是杂交的,祖上大部分来自江西。" 
  汪荣祖一言以蔽之,"中国人固然有很强的地域或省籍观念,但不能等同分裂主义。"

  湖南的现代性来自哪里?

  反对戊戌变法的王先谦,却是湖南第一个办工厂的人,还征订《时务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代湖南的确人才辈出,湖南也成为一个极端保守与极端激进并存之地,这让裴士锋着迷,"这样的矛盾让人觉得吊诡。"

  他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并不完全是沿海通商口岸的产物,"湖南其实是不为传统所拘的文化中心,是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一个自成一体的节点。"

  对于19世纪末期的外国人来讲,湖南是作为全中国最排外的省份而著名。但在1897年,它又是现代学校和将中西思想融合的各种学会的起源地。

  王兴国不否认近代湖南保守与现代并存,但并不赞同存在保守与激进的两股势力。

  "反对戊戌变法的王先谦,却是湖南第一个办工厂的人,还征订《时务报》,设宴招待梁启超。"王兴国说,"你看,连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能保守与现代并存。"

  而湖南的现代性,王兴国认为,主要靠的是"走出去的湖南人"。

  "魏源、曾国藩长期在江浙,江浙是办洋务运动最早的地方,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回来后,在湖南开办学堂,引入以科学和数学为基础的实学课程。"

  与此同时,王兴国十分赞成裴士锋关于王夫之思想对现代性的贡献。裴士锋提出《礼记》的核心理念为"改变以因应环境,而非模仿,使郭嵩焘特别能接受西方的进步与发展观念。" 
  除此之外,谭伯牛认为,湖南的现代性得力于湘军,回到湖南的湘军,带来了巨大财富,使湖南从一个穷省,陡然成为一个富省,"有了钱后,自然而然会办教育,教育文化水平就会提升,年轻人就会看到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依然是从沿海来的,发源于西方的现代性,如何自发形成?"

  近代湖南为何人才辈出?

  考试制度更加公平,提高了"录取率";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湖南人干实事;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提供了舞台。

  曾国藩、郭嵩焘、毛泽东  这些走出去的湖南人,几乎成为中国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们又偏偏都集中在近代,鳞次栉比地登上中国的大舞台上,为何?

  裴士锋提出了问题,但并未具体分析,王兴国给出了三条理由:考试制度更加公平,提高了"录取率";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湖南人干实事;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提供了舞台。

  自元代以后,湖南长期属于湖广行省,省会在武昌,科举考试中举人考试的地点也在武昌。"对于湖南士子而言,必须坐船经过洞庭湖不可,而洞庭湖风险浪大,特别是每年六七月乡试举行的时候,航行风险更大,许多士子常常错失乡试,甚至出现舟覆人溺的悲惨事件。"

  直到雍正元年,皇帝终于下了一道谕旨,湖北、湖南分闱,士子们可以在湖南参加考试,参加乡试的士子成倍增加。

  然而,考试机会增加,如若无深厚文化底蕴,依然出不了人才。王兴国认为关键在于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

  在湖湘文化历史上,南宋时期出现的湖湘学派,以注重经世致用为特征,但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巩固,"文字狱"频发,"士子对时政噤若寒蝉,沉溺故纸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清代统治的危机加深,经世思潮,暗流涌动。"

  当时间走到近代,风起云涌的时代,为具有经世意识的湖南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湘军崛起,曾国藩、左宗棠开办洋务运动,同盟会湖南籍成员居各省之首。"

  潇湘晨报记者 赵颖慧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18:21 , Processed in 0.1009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