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如何赢得“抗疟之战”

2015-10-9 09: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31|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文/任大猛 

  堪笑:最高明的巫术,居然无奈疟疾何?

  屠呦呦治疗疟疾的新疗法,据说是从中国传统中药材黄花蒿中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湖南作为古代中国“医圣”张仲景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因处亚热带,是疟疾高发区。

  千百年来,被疟疾困扰的湖南人,一直在与疟疾展开顽强的斗争,他们按照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提供的方子,依照他所说的办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努力。甚至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冒出一个据说能治疟疾的中医专家湘乡人刘裁吾,然而按他开出的方子抓药回来,仍然治不好疟疾。

  这不免让人郁闷。当时湖南有数个疟疾高发地,一在湘北洞庭湖畔的华容、沅江和南县;一在郴州的宜章、临武、资兴、桂东以及永州的江华、江永、道县、双牌;一在湘西的龙山、凤凰等地。

  过去湘南一直流传“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说法。打摆子,就是患上了可怕的疟疾。湘西当地民谣说:“田里谷子黄,摆子打上床,先死有人抬,后死无人埋。”这首民谣,说了两个事实,一是发疟疾的季节在稻谷黄了的夏秋季节,二是这种流行病实在太可怕。

  敢于“与天斗,与地斗”的湖南人,在遥远的过去,一是提前在“病疫暗中潜伏”的端午节时,先下手为强,抢先在家门前束好艾蒿菖蒲,意图以此捆打来到人世间却暗中作祟、致人生病的妖魔鬼怪;二是在疟疾发作时,既然医生开的药方不起作用,他们就请来师公子作法,又唱又跳又闹,想以超自然力量,驱走疟疾。据过去《龙山县志》记载:作为疟疾高发区的湘西龙山,当人们不幸患上疟疾,多认为是摆子鬼缠身时,这里的人们会采取跑步、藏躲、汆水等方法,躲开摆子鬼纠缠。然而龙山的乡亲们最终却无奈发觉,这一切并无甚作用,反而用野棉花叶外敷在患者手腕穴位上,有时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求证:“明德”高材生陈果夫研制截疟丸有奇效? 

  这个陈果夫,确实是蒋家王朝四大家族中“两陈”中间的陈果夫。不过陈果夫与湖南有一段因缘,他曾经在长沙北门通泰街明德学堂读过书,是个高材生,最终他从屈子湖畔走向了民国时期的政治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果夫曾随同蒋介石与美军一道抗击日本法西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抗疟神药奎宁早已发明,不过,在“二战”中,占据世界95%产量的奎宁原材料金鸡纳产地爪哇已被日军占领,而奎宁出产国荷兰也已被德国占领。想要纵横于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为疟疾所困,此时中国也已组成远征军出征,中国远征军也困于热带疟疾。

  此时,一则利好消息传来,曾在长沙明德学堂就读过的国民政府首脑陈果夫从中国中药典籍得到启发,以中药材“常山”制成抗疟新药。

  这是中国人继上世纪20年代用中药麻黄制出麻黄素后,“中药走向世界的又一代表性成果”。

  据说,用常山制成的截疟丸一度成为奎宁的替代品,成为有力打击疟原虫的一种新武器。为此,陈果夫将其发现常山可作为治疟药品的经过拍成电影,四处映放。1944年陈果夫更主撰有《常山制疟初步研究报告》。在这份制疟报告中提到,常山有多种,但只有重庆一带所生长的鸡骨常山,含有益要素最多,最为有用。

  后来陈果夫更在重庆南部金佛山大规模种植草药常山。陈果夫兴奋地称:“盖此一片青葱,实与研究院、制药厂、医院及疟疾者,结成不可分离之大环也。”也就是说,陈果夫将常山开始标准化大量生产。

  只是可惜,除一些文献中能看到有关陈果夫等人发明截疟丸的记录外,在海峡这头的人们,基本上对于陈果夫抗击疟疾的新发现或新发明,却闻所未闻,所知不详。甚至有位微博大咖,一直在否认常山能抗疟。

  其实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大家都无法知晓,这种用中药常山制成的“截疟丸”是否对于抑制疟原虫真正有效?

  称庆: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疟疾终告败下阵来 

  到了上世纪初期,不少中国人已开始能够慢慢睁眼看世界,在与先进国家先进科学文化的接触中,大多数人终于明白:疟疾其实是一种寄生虫病,与鬼神无关,也与瘴气搭不上界。疟疾之所以厉害,只因疟疾的疟原虫寄生人体,且可在蚊子体内寄生,它还寄生于一些高等动物,只要传播疟原虫的蚊子存在,疟疾就能肆虐。人不可能不被蚊子叮咬,谁也无法担保这只蚊子就一定没有携带疟原虫,很显然,人类极易感染上疟疾。

  此时,疟疾的病原和传播途径,中国人已慢慢弄清楚。人们似乎已到了能够彻底征服疟疾的时候了。

  不过,在民国时期,因抗日战争爆发,防治疟疾不但不能完全施展开来,还由于大量中国人口进行大迁徙,加剧了疟疾在中国的泛滥和爆发。在1945年至1947年间,湖南曾多次爆发疟疾传染大疫情。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政府首先就在“人到郴州打摆子”的郴县许家洞设立湖南省地方病防治实验委员会郴县实验室,专门进行防治疟疾实验。

  此后,湖南各疟疾高发区轰轰烈烈开展灭蚊运动,消灭传染源;治疗疟疾病人及实行全民性服药的综合措施,使各高发点疟疾原虫率大为减少。随着群众爱国卫生运动的大开展,消灭越冬蚊等活动也展开了,疟疾患病率大大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全省疟疾发病率已降到低值,疟疾在湖南终告败下阵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04:55 , Processed in 0.0929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