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李合盛

2015-4-10 03: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2| 评论: 0|原作者: 彭国梁

抗战期间,有不少的文化名人都曾在长沙工作和生活过,比如出生在长沙的著名剧作家田汉,抗战初期,他就在长沙创办了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抗战日报》,同他一起创办该报的还有作家廖沫沙,音乐家张曙,电影明星胡萍,记者熊岳兰等。

田汉对吃是很有研究的,特别是当时长沙的一些老字号,到处都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就说回民餐馆李合盛吧,据说有一次田汉与湘乡的一位叫邓攸园的名士一起喝酒,喝到兴起,两人便对起联来了。邓脱口而出:“穆斯林合资开牛肉餐馆”;田汉应声而对:“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将餐馆名“李合盛”三字嵌入其中,老板一听,自然喜出望外,赶忙拿出纸笔墨砚,请田汉留下墨宝。我想,这一顿酒无疑是由老板埋单的,否则,就有点不合人情了,那对联至今还在为“李合盛”打着广告。

李合盛,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一八八五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一年,益阳桃江的回民李国安来到长沙,经营了一家以“清煨牛肉”为主的特色餐馆。据说,李国安的绝活是:发丝牛百叶、红煨牛蹄筋,烩牛脑髓,被人誉之为“牛中三杰”,其特点是:汤清、味鲜,肉不烂亦不碎。

民国时期,店设在三兴街,老板叫李德生。那时的李合盛在长沙的名声已是十分响亮了。

一九三八年二月初,郭沫若从武汉到长沙看望田汉。

田汉在当时的《抗战日报》上写了篇文章,叫《沫若在长沙》,其中有这么一段:“沫若在长沙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他刚到长沙的那天,我邀他上南门城上天心阁,指点太平军过长沙的战迹。胡萍小姐来了,同赴银宫旁一酒楼,醉中索笔狂草。茶房在一旁,赞叹不止,他问胡小姐:这位是谁,写诗不假思索,挥洒自如,就像我们扫地似的。”胡小姐把茶房的批评转告沫若,沫若大笑成一绝,有“作书如扫地,把酒欲问天”句。田汉文中的银宫指银宫电影院,在原国货陈列馆、今中山路百货商店旁边。“一酒楼”则应为“李合盛”,在该文中,田汉还写道:“自来此间有人宴请殆无虚日,沫若盛赞‘李合盛’的‘牛百叶’。”

为何得知“一酒楼”便知是“李合盛”呢?请看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再动荡》的记载,其中他写到去远东电影院前楼《抗战日报》的报馆看望田汉时的情景:

“寿昌热烈地欢迎着我,他向我说的头一句话便是:啊,你来得恰好,今天中午我们正打算去吃‘李合盛’。

这‘李合盛’的神交已久了。它是长沙的一家有名的老教门馆子,据说门面坐场一点也不讲究,然而所做的菜是好得不能形容。寿昌在好多年辰以前就向我推荐过:假如到了长沙,一定请我去吃‘李合盛’。”

寿昌就是田汉,当时在场的还有廖沫沙,张曙,胡萍,熊岳兰以及田汉的两位弟弟,一位舅舅与田汉的大公子海男等等。

“好,我们就走,吃‘李合盛’去,大家一齐去!寿昌挥着手这样叫着,于是乎,我们便被浩浩荡荡的队伍所簇拥,向着李合盛进军。”

在《再动荡》中,郭沫若对这“吃李合盛”还有着颇为详尽的描述:

“在街头走了一会,果然名不虚传地在一条相当杂沓的背街上,瞻仰到了那神交已久的老店。它老的贵庚,怕已经有一百岁的高龄了,居然是有楼的,但好象连背都驼了。

上了楼,时间还早,楼座都还是空的。

………

在一间楼房里满满坐了两大圆桌,桌面宽,筷子长,汤匙大,充分发挥着湖南席的三大特色。

菜上桌了,除牛肉牛百叶之外,也有鱼,也有鸡,好象也没吃出什么特点的味道。

寿昌指着这样的盛况给我说:你看,怎么样?名不虚传?

‘果然名不虚传。’我这样说着,但我正剥着地瓜,那雪白的地瓜心已经进了我的口里:‘啊,你们这里的地瓜真好!又甜又嫩!’”

从田汉和郭沫若两人的文章中,我发现,几个有趣的地方。首先,田汉是一个性格特征相当明显的长沙人,长沙人喜欢压堆,哪里热闹哪里去,尤其表现在吃上。“李合盛”系一名店,且“牛中三王”也确实符合长沙人的口味,辣、咸、鲜,用长沙话讲就是口味比较重,吃起来有痛快淋漓之感。郭沫若是他的好朋友,若干年前,田汉在东京时,郭沫若就曾去看望过他,十数年之后在长沙重逢,那自然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走,吃李合盛去!

客随主便,郭沫若和田汉肩并肩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然而:菜上桌了,郭沫若却“好像也没吃出特别的味道。”但鉴于田汉的热情:你看,怎么样?名不虚传?郭沫若出于礼貌,自然不会扫了田汉的兴,故附和道:“果然名不虚传。”田汉说郭沫若盛赞“李合盛”的“牛百叶”,看来是有所夸张的。当然,这并非说“李合盛”的“牛百叶”不行,而是一个长沙人,一个四川人,两个人地域上的差异,便也就造成了口味上的差异。

再者,田汉在文中提到的“银宫旁一酒家”,根据郭沫若的回忆,那确系“李合盛”无疑。前文提到“李合盛”在三兴街,三兴街在什么地方呢?老长沙都知道,三兴街和三王街,三泰街都在从坡子街到五一西路之间的一条直线上,其街名都与明代的吉王府相关。而银宫电影院在中山路。当时田汉的报馆皇仓坪的位置在银宫以南,三兴街以北。照这样说来,田汉文中的“银宫旁边一酒吧”就自然不是三兴街的“李合盛”了。

一九九四年,钱君匋先生也写过一篇回忆抗战时期在长沙的文章,题为《在长沙的日子里》。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八一三”一声炮响之后,他从上海几经辗转逃难到了长沙。有一次,时任儿童书局长沙分局的经理楼适夷先生的胞弟楼纬春先生请他吃饭:“席设湘春街的李合盛牛肉馆,这是一席从头至尾各道菜都是采用牛身上的东西烹调的,做得非常精美可口。纬春邀了同行刘甫琴之外,还邀请了茅盾,田汉、蒋牧良等人。不料田汉来时,带了七八个朋友一起上楼,纬春一见,眉头一皱,有人便在他耳际轻声说:‘田汉为人向来如此,今天带八九个人来还算是少的,多的时候可以带一桌人以上。’纬春听了,只得要菜馆增加一桌,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钱君匋提到了这次在“李合盛”吃饭,说的是湘春街,湘春街和银宫电影院所在的中山路之间,只隔着一条营盘街,距离不算太远,加上钱君匋回忆在“李合盛”被宴请时,见到田汉的时间,也正好是郭沫若即将来长沙的时候,因为那次席间还有人提议在长沙召开一次痛斥日寇暴行,号召群众起来抗日的大会。后来大会召开时,还请郭沫若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由此可以推断,田汉请郭沫若去的“李合盛”应为湘春街上的“李合盛”,而非三兴街上的“李合盛”。三兴街的“李合盛”系总店,湘春街的“李合盛”无疑就是分店了。据资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年,晋、豫、陕等地穆斯林商人集资在三兴街建有清真寺”“文夕大火”之前,清真寺那大圆顶的阿拉伯式建筑还未被毁,当时,像“李合盛”这样典型的回民餐馆将总店设立在清真寺旁,那自然是名正言顺、合情合理了。

田汉说郭沫若盛赞“李合盛”的“牛百页”不管是否带点夸张和应付,但“李合盛”的“发丝牛百页”确实是非同凡响的,陈先枢先生在其《湘城访古》一书中对其有如下的描写,可供对美食有研究者参考:“发丝牛百页,选用牛肚内壁皱裂部分,切细如发丝,入锅用清水煮开,掺碱后用清水漂净,然后加油下锅炒干水分,再配以玉兰片丝,加入料酒、米醋、红椒丝和葱段,用急火爆炒而成,盛入盘中的发丝牛百页,边缘看不见菜汁,而让菜汁全部裹入百叶内,色泽美观,味道酸辣,质地脆嫩,吃时酸、辣、咸、鲜、脆五味俱全回味无穷。”(转自彭国梁《长沙沙水水无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7:28 , Processed in 0.0979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