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竹枝词

2015-4-10 02: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48| 评论: 0|原作者: 彭国梁

竹枝词是一种民歌色彩味颇浓的诗,形式是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据说是唐代的刘禹锡在沅湘时所创。最开始,这种形式多用来歌唱男欢女爱,后来渐渐演变为大多描写某一地方的风土人情。湖南文艺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题为《竹枝词》的书,全国各地的竹枝词收集了不少,像湖南岳阳、湘潭等处的都有,但遗憾的是,居然没有长沙。长沙古代未必就没有竹枝词流传下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比如明代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李东阳便有《长沙竹枝词》数首,现选四首如下:

 

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

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

湘江儿女愁落晖,湘江江上鹧鸪飞。

行人试看君山竹,竹不成斑君始归。

湘江水深天下清,何如陇头秋月明。

离人到此不得醉,况是高楼吹笛声。

长沙少年无奈春,青衫白面不生尘。

劝君莫向湘潭住,江燕衔泥解黦人。

 

这样的诗都比较浅显,但其中有历史典故,有民情风俗,自然也有诗人的情绪与心境。第一首中的马殷,指的是五代时长沙楚王,史载:公元八百九十六年,马殷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公元八百九十八年,他又被封为武安军节度使,管辖的范围有潭、衡等七州;公元九百零七年,受后梁封为楚王,公元九百二十七年受后唐封为楚国王,建都长沙,所辖大约是今湖南及广西的东北部。楚国后为南唐所灭。现在长沙城北的开福寺的前身,便是当时马殷所建行宫会春园的一部分。会春园就在湘江的边上。定王台和太傅井系长沙两大名胜。定王台是西汉长沙王刘发筑台望母处,太傅井就是在现贾谊故居内。李潭州即南宋末年湖南安抚使李芾。元军入侵长沙时,他率军民拼死抵抗,后来还是没有守住长沙。长沙城破之后,他举家自焚,其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人称道,“潭州”,即长沙,故他有“李潭州”之称。

第二首中的君山竹,指的是富有神话色彩的斑竹。第三、四首中没有典故,也没有特别值得一说的民俗,无非是作者当时的所见所感。

清雍正年间诗人张鹏翀有《长沙》绝句二首。

 

碧湘门外渺寒波,欲采芙蓉奈晚何。

今夜黄陵庙前月,茜裙谁唱竹枝歌。

寒霞网集龙湾市,新月人归鳌背街。

漫信古来卑湿地,楼台灯火似秦淮。

 

这两首诗一看便知是竹枝词。碧湘门即清代长沙府城南门,系五代楚王马殷所建。黄陵庙则在紧邻长沙的湘阴县以北。龙湾市即今天长沙河西的溁湾市,而鳌背街则在今长沙城南鳌山庙后。《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有:“贾生即辞往行,闻长沙卑湿。”长沙紧靠湘江,地势很低,且潮湿,到过长沙的人都知道,长沙的空气都是潮湿的,故“卑湿地”仿佛就成了长沙的代称。

清乾隆时举人,曾任过道州训导的萧大经有《长沙竹枝词》二首。

 

家住龙潭湾复湾,渔船不怕浪如山。

船头小女双丫环,也学咿哑打桨还。

湘春门外踏青行,士女都夸斗草赢。

才过清明三月节,饧箫声里放风筝。

 

龙潭估计就是妙高峰下的老龙潭。湘春门即清代长沙府城北门,在今湘春街与外湘春街交界的地方。斗草是古代的一种民间游戏,其游戏的规则是:以草为器,或斗草之韧性,或斗草之多寡,或巧对花草之名。这种游戏大多在端午踏百草时进行。当然,在三月清明踏青时,斗斗草,也是士女们的一种时尚。《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就有“斗草”一节:“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饧箫,卖麦芽糖或谷牙糖者所吹的箫。

萧大经还写有四首《拱极楼消夏》,也属竹枝词:

 

两岸垂杨护橘洲,中流倒影耸危楼。

二三更里渔歌起,惟写新诗在上头。

楼外凉生雨过时,藕花香里日迟迟。

游人亭午凭栏处,携得冰谱竹枝。

十二朱栏面面开,纳凉人在小蓬莱。

桃笙石枕清眠熟,柳外微风一阵来。

楼俯澄江暑气微,枣花莲子隔晴晖。

晚凉不用葵蒲扇,清露盈盈上客衣。

 

拱极楼在水陆洲,也即橘洲。该楼建于元代,毁于清代,《图书集成·职方典》载:“楼在水陆洲后,约高七八十尺,西瞻岳麓,俯瞰湘流;草树参差,鸟映发;若出若没,亦近亦远;风纹霞绮,月练烟鬟;清光奔会,自然移情。”史载,拱极楼还有一名联:“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拱极楼消夏》第一首“二三更里渔歌起”,便是从这对联而来。夏天,在水陆洲的拱极楼上纳凉,杨柳依依,清风习习,简直如同神仙。诗人心情极好,故“竹枝”也凉爽非常。

陶侃的后裔,清嘉庆官至太子少保,两江总督的陶澍也曾写过一首《长沙竹枝词》:

 

妙高山色画屏新,妙高山下水粼粼。

多少游人不知味,出山何似在山真。

 

妙高山即城南书院的所在地妙高峰。

清末民初,有一位叫梁赓陶的狂士写有《湘江杂咏》五首,也是典型的竹枝词:

 

湘春门外望春时,湘江女儿歌竹枝。

歌到橘洲洲上柳,东风一夜绿丝丝。

近水人家影有无,桃花一角酒旗扶。

分明一副潇湘景,画出春帆满碧湖。

三汊矶畔日斜曛,曼衍鱼龙水上军。

战舰如风鼓如雨,红旗万阵卷残云。

驻马江皋看逝波,香风十里杜兰多。

一篙楚绿双枝橹,载得斜阳人渡河。

绿波影送月初三,水自东淘风自南。

租得小船刚半日,梦回人已下湘潭。

 

二零零六年八月底,湘江二桥以北的三汊矶大桥竣工通车,至此,湘江长沙段的六桥已全部建成。三汊矶原有“北津城”遗址,后据专家考证,“北津城”应在湘江以东的通泰门外,清代称为“成功堤”的地方。而误会了几百年的所谓“北津城”遗址应为“三石戍”,《水经注》中对“三石戍”有记载:“湘水又北,迳三石山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矣;水北有三石戍,戍城为二水之会也,湘水右迳浏口戍,北对浏水。”梁赓陶的湘江第三咏,便是描绘长沙城北湘江西岸的三叉矶那个土城即“三石戍”的情景。

(转自彭国梁《长沙沙水水无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请翻页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9:03 , Processed in 0.1008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