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六报业忆旧

2014-4-4 08: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4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观察敏锐的《观察日报》

《观察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25日创刊,由北平(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回来的几个大学生和长沙一些青年创办。他们先办《火线下》(3日刊)、《民族呼声》。后来感觉应当集中力量,扩大影响,于是改办日报。同年5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在党内正式宣布它为省工委机关报。报社主要负责人有黎澍、杨隆誉(杨赓)、潘开茨、邓克生、于刚等。报社资金由中共党员邓克生和党外人士唐文燮两人捐助。唐担任社长。长沙“文夕大火”后,该报迁邵阳,原来邵阳中共地下党员办的《真报》并入,另出《真报》半月刊。由潘开茨代理社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17日,国民党借口登记手续不合,强迫该报停刊。前后共15个月,中间因迁移社址等原因,曾有4次短期休刊。

《观察日报》是4开的小型报纸,每期约2万字,不登商业广告。第一版战讯和社论,第二版国内新闻和署名文章,第三版国际新闻和副刊《观察台》,第四版地方新闻和通俗副刊《老百姓》。《观察台》以杂文、文艺为主,每周三、四期,每期约3000字,在长沙时先后由张光畴、王西彦主编。另出《阅读生活》、《青年阵地》、《经济讲座》等,以《阅读生活》持续最久,由谭丕模、曹伯韩、杨荣国、邓克生等撰稿,辅导读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迁邵阳后,《观察台》由张天翼主编,他付出巨大的精力处理来稿,热情培养初学写作者,并发表了长篇童话《帝国主义的故事》(后改名《金鸭帝国》)及短篇小说《把爸爸组织起来》。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中旬发表叶紫给张天翼的信,并呼吁社会各界援救这位困居穷乡贫病交加的革命作家。

《观察日报》立场鲜明,文字通俗。新闻经过精编,标题也较为生动。对长沙的救亡运动,特别是伤兵和难民工作,多有报道。它还刊登一些有关延安和新四军的通讯。长沙“文夕大火”前夕,曾连载周恩来过长沙时关于抗战形势的谈话。它与各县中共地下党组织、进步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写来的地方通讯反映了国民党的腐朽黑暗,批判了顽固派的种种谬论。在为前方将士募寒衣、征集慰问信和“义卖献金”等活动中,报纸的倡议,都得到读者的热情响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1日纪念“记者节”的社论,主张把报纸办成“读者的机关报”。

    徐州失守后,武汉危急,湖南也有沦为战场的危险。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下旬,《观察日报》刊载徐特立的文章《保卫湖南以及保卫武汉的基本问题》,提出全面动员农民群众准备应战,有计划地疏散城市人口等9条建议,恳切期望士绅、在乡军官、失业知识分子、青洪帮大哥,“做今日民族革命中的曾、左、彭、胡”。8月4日和27日,又分别发表李仲融两篇文章《对于一个工作者被捕的意见》和《湖南文抗会之过去和现在》,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阻挠抗战工作的种种罪恶行径,悲愤地质问国民党:“此次抗战,决非如汉奸所宣传,为某些地方某些人的事,而是全民族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的事。难道救亡工作只有武汉好做,长沙就不许做吗?”

同年8月14日,《国民日报》发表王次青的署名文章《从八一三周年纪念会讲起》,痛斥国民党顽固派这种包办群众运动的作法“比汉奸的罪恶还大”,并且警告说:“如果战争进入湖南省境,那长沙就会变作一座死城!”《观察日报》立即抓住这个题目,展开关于如何动员民众保卫大湖南的讨论,连续发表几篇社论和来稿,指出湖南“许多抗日救亡的书报横遭查禁,许多纯洁热情的青年横遭逮捕,许多积极工作的团体横被解散,人民所希望的是‘领导’,而所得到的是诬蔑、恫吓、拘捕、监禁、封闭、停止活动等等的答复”。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广泛动员民众,实现抗战救国纲领。一切违反这个原则的手段,都要加以改变。”社论鼓励湖南人民“勇敢地争取救国的权利”,同时警告国民党的党棍们,“这种操纵把持、隔绝群众的手段,只有使自己与群众隔得更远,使自己的政治生命走到牛角尖中”。

这次讨论曾引起张治中的重视,他在长沙“文夕大火”前夕成立一个“湖南民众抗战统一动员委员会”,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包括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都聘为委员。新闻界的代表为湖南《大公报》总编辑朱石农、《观察日报》社长唐文燮。


湖南版《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原在南京出版,抗日战争初期迁重庆,民国二十七年迁川途中曾在长沙出版。民国二十八年5月在邵阳出“湖南版”。始为4开小报。不久,原负责人因经费困难辞职,由段梦晖继任。段系黄埔六期学生,民国十六年(1927年)曾在家乡城步参加农民运动,后在南京进入新闻界,曾因共产党嫌疑被捕。段主持《中央日报》湖南版以后,在地方集资、贷款,扩大篇幅,充实内容,打开了局面。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名湖南《中央日报》,直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湘桂战役中,辗转迁移,先后在武冈、安江出版。曾出“敌后航空版”(周刊),由美国空军向沦陷区散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迁回长沙,民国三十六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仍隶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段梦晖主持湖南《中央日报》,历时10年。当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于各地党报的控制方式,主要是每周必须刊登由国民党中央发来的几篇“党报社论”,其他多由社长自主。抗日战争时期,须受当地新闻检查所检查。抗日战争胜利后,事前的新闻检查取消,报社自主权就更多。段梦晖因此得以任用一些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报社任职,如总编辑李幻如、罗健吾,采访主任孟树德,副刊编辑先后有王郁天、华嘉、蒋牧良、张翅翔、邹今托等。

《中央日报》主要新闻和评论受国民党控制。如在皖南事变前后,曾发表反共言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湖南大学学生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学潮中,该报记者在新闻中即歪曲事实,横加诬蔑,激起学生义愤,在该报门前高呼:“打倒《中央日报》”的口号。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该报仍以宣传抗战为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报尽可能反映了湖南人民的疾苦,抨击国民党的腐败。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与中共湖南省工委接头,省工委派柳思到报社工作,负责联络。不久,该报受到国民党当局严重警告。6月,段氏被逮捕和免职,激起公愤,长沙各报于6月21日停刊一天,改出联合特刊,向国民党中宣部严重抗议。8月初起,继续出版至8月10日,由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接收。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中央日报》办得比较认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曾刻制大幅欧战地图,随报附送。这在当时说了一些真话,甚至改头换面采用了一点新华社电讯。

    民国三十八年1月23日,《中兴日报》与湖南《中央日报》、《国民日报》、《小春秋》联名发表5点主张,强调在湖南先行撤销一切和谈的障碍,如裁撤各种战时体制,停止征兵。民国三十八年6月29日,白崇禧召集长沙新闻界负责人,以杀头相威胁。由甘复初致答词。他讲了两点:一、当初和谈是国民党中央提出来的,现在主战,也是国民党中央提出来的,新闻界当然是跟着转。但这个转变毕竟很突然,因此有时就跟不上,这一点要求“白长官”予以谅解。二、新闻界是为社会各方面说话的,而各方面的利害有时难免互相矛盾,这就使新闻界左右为难。如湖南久经战乱,民困甚深,今年又遭水灾,实在无力负担军费和军粮,报纸不能不为之呼吁,但军队要吃饭,报纸也不能不为之呼吁,等等。这一点也要求“白长官”予以谅解。总之,还是希望国民党中央拿出一个全面解决的有效办法来。白崇禧无可奈何,座谈会草草收场。

 

1945至1949年的《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15日创刊于安化桥头河,抗日战争胜利后迁长沙。社长先后为陈大榕、曾省斋,均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委员,CC派。创刊词强调“对三民主义宪法多所阐扬”。但报社经费全靠印刷商汤继成维持,迁长沙后,汤即延戴哲明为总编辑,后由李幻如继任。编辑部有地下党员李龙牧、梁中夫等,逐步摆脱CC的影响,成为一张进步的报纸。民国三十五年的新闻界整肃运动,便是由《湖南日报》发起的。民国三十八年5月,面对特务的威胁,大义凛然,坚决反驳。对湖南和平解放起了促进作用。

《湖南日报》日出对开1张,一版为要闻、社论、编后杂谈;二版国内、国际新闻及专栏文章;三版地方新闻,包括文教、经济专栏;四版各地通讯,副刊《洞庭波》由汤炜主编,另有专刊如《学生版》、《荒地》等等。版面活泼,内容扎实。尤其《学生版》在进步学生中颇有影响。

《湖南日报》的社论由李幻如、李龙牧主持,颇能针对现实,抓住要害。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在中共地下新闻支部的指导下,发表了有关湖南和战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如1949年5月7日在《逃走不是办法》中说:“逃到台湾去吗?芽今日不是郑成功时的台湾。逃到香港去吗?寄托在外人势力之下,来保全自己的生命财产,也不是好汉……逃走不是应变的办法,唯一的办法是不走。消极的,个人站在自己的岗位,守住自己的职业;积极的,大家团结一致,向自救的目标前进。”5月14日在《从武汉说到湖南》中,分析了湖南形势,指出收编土匪武装不是可靠的“自救之道”,最切实际的,还是“由真正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保全自己的生命财产”。

12345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20:33 , Processed in 0.0960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