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一晚清逸史

2014-4-4 07: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1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龙绂瑞“复壁藏宾”

    清朝末年全国各省都办起了新式学堂,而最早的一所私立学校——明德学堂,由胡子靖和龙璋(龙汝霖之子)、龙萸溪(龙绂瑞,龙湛霖之子,字萸溪)等创办,他们聘请了黄兴担任体育教员。

    当时明德学堂就在西园旁边。一天,萸溪先生请黄兴在西花厅喝酒。席间,黄兴谈了他组织华兴会,准备于慈禧太后办万寿那天在长沙起义,因有人被捕,事情泄露,清朝政府马上会来抓他。萸溪即说:“你今天不要回去了,就住在我家,料想他们也不会到我家来搜捕的。”萸溪当即要夫人在后进内眷住的地方收拾好了一间房子,请黄兴住进去。当时西园很大,前有几进房子,后有大花园,因此多一个人,并不显眼。当晚,萸溪去陪黄兴,黄兴说他还有一些秘密文件,放在长沙学堂,要是被搜出来,革命将遭到很大的损失。萸溪先生说:“你放心,这事就交给我好了,明天我设法去把它拿出来。”

次日早晨,萸溪穿着袍褂,坐轿出门。他先叫轿夫在大街小巷转了几圈,才抬到长沙学堂门前。下轿进门,直奔黄兴住过的房问,手中备有黄兴交给他的钥匙,开门进房,拿了文件,又坐轿回家。神不知鬼不觉,回家还不到吃中饭的时候。黄兴拿到文件,一颗心才落了地。

    谁知到了第二天,形势就不同了。早上就有家人来报告:“屋前屋后站着一些兵。”上午又有客人来告诉他:“巡抚端方已怀疑黄兴躲在龙家,现派兵包围了西园,只等黄兴一出门就抓起来。”萸溪听了心中也吃紧,但想只要黄兴不出门,他们就奈何不得。一边嘱咐家人不得走漏风声,一边进去陪黄兴饮酒谈天。黄兴到底是大英雄,处在这样的危难之中,依旧泰然自若,谈笑风生。但黄兴居住在此,不是长策。大家商议,让黄兴化装成洋牧师,坐轿子去吉祥巷圣公会。官怕洋人,他们是不敢搜看洋人的轿子的。第二天,从圣公会抬来洋人的轿子,这时黄兴早已化好装,即在花厅前上轿。临别,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方图章,握着萸溪的手说:“萸溪兄这次冒死相救,弟终身难忘,这颗水晶图章是我心爱之物,就送给兄作纪念吧?选”黄兴坐在轿内,放下轿帘,大模大样地从前门出去,躲进了圣公会教堂,旋由牧师黄吉亭掩护出逃。从此,他脱离危险,东渡日本,继续为革命奔走去了。

 

王先谦二三事

    王先谦?穴1842—1917?雪,字益吾,晚号遁,善化(今长沙市的一部分)人,曾在清末任过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祭酒(国子监主管官,满族、汉族各占一名)。1889年,即他47岁时从江苏学政被开缺回家后,先后在长沙思贤讲舍、城南书院、岳麓书院主讲约十年。此外,他还担任过湖南铁路局名誉总经理等职。他一生基本上是在各地当学官和主讲书院度过的。本文只简述其二三件事:

不畏太监,弹劾李莲英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总管太监,任职达40年之久,他是近代史上臭名远扬的人物。他生前选择墓地在郑和墓侧,其意图是标榜自己要和郑和齐名。在建墓时,耗资难以数计,动员民工数千人,到周围百里以外的村庄收买大量鸡蛋,只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将米粥灌浆,用以修筑这座坟地。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鸡蛋坟”。

    对这个权倾天下的“大人物”,有些人如蝇逐臭,巴结唯恐不及。可是王先谦却不怕掉乌纱帽,敢摸“老虎屁股”。1875年,他上疏弹劾李莲英,指责他“秉性奸佞,肆无忌惮……若不严加惩办,无以振纪纲而肃群情。”这无异是在向慈禧太后“开炮”。疏上不报,王先谦被开缺回家,时年46岁。史称“抗疏归里”。

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统一

    王先谦是一个饱学之士,生当列强交相侵略中国之际,他不愿做亡国奴,常常以历史为一面镜子,拿起笔来,抨击时政弊端,讴歌民族英雄,讽刺投降败类。他在朝做官时,对左宗棠在新疆的爱国举动,极表赞赏。1878年,清军在左宗棠统率下,克服和阗,光复南疆,可是崇厚却于1879年擅自与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当时王先谦在翰林院任侍讲,先后连上五疏,力主抗战,并从多方面提出自己切中利害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奖掖后进,重视教育事业

王先谦先后典试各地乡试,搜罗人才,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并能秉公办事。在江苏南菁书院执教时,他广筹经费,每县选拔优秀人才入院深造,并亲自督教,不怕困难,在城南、岳麓两书院任教,亦复如此。他办学有保守的一面,但他根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提出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以改革我国旧的教育制度,并主张普及贫民初级小学教育。他于1907年向学使吴自修呈进《简易小学章程》札说:

    朝廷锐意兴学,各省官立、民立学堂,不一而足,而贫民小学弗及焉……今拟请设立简易初等小学堂,用少数之经费,施切实之教法,先就省城试办,为之楷模,然后推及各属,使乡村僻壤易于仿行。凡及岁儿童,皆令便宜就学,照章五年毕业,即已知书习算,文义粗通。

    这份呈札提出普及贫民初级小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页。他晚年把自己积存的银子两万余两,全部捐赠出来,创办长沙城乡简易小学18所,确是难能可贵。

    王先谦还向湘抚俞廉三进呈《工艺学堂章程》,提出振兴工业、振兴学校,即以振兴中华为本的亦工亦读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可算首创。

 

陈天华归葬岳麓山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曾在长沙求实书院就读。时主讲袁淑瑜特器重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游学日本,愤清廷之腐败,伤中国之衰微,于是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并与黄兴等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鼓吹革命。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未成,逃亡日本。1905年,他参加发起同盟会,担任书记部工作和《民报》编辑。12月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斗争中,天华愤怒投海,留下绝命书,鼓励同志誓死救国。死后有人挽以联云:

骇浪惊涛,先生去矣,枪林弹雨,吾辈为之,为其易,为其难,惟死可生生可死;

衡云湘树,魂兮归来,沅芷澧兰,人如可作,同此心,同此理,以歌当哭哭当歌。

柩归,议公葬岳麓山,当时反动当局禁之。于是全长沙学生数千人皆白冠送之,而军警亦无可奈何。当时主持公葬者实为湘乡禹之谟,闻禁葬策划者为某校监督善化俞稚华,大家无不切齿。一日伺见稚华在妓馆饮酒作乐,于是聚众数千将其合缚之,送往学务公所,裸妓于上,将稚华置其胯下,袒其膊,墨书“某校监督某”,并挟以游街示众。当时有无名氏书一联吊陈嘲俞云:“其死也荣,其生也哀,天华千古,稚华千古;载寝之地,载衣之裼,新化一人,善化一人。”人心公道,褒贬判然。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20:25 , Processed in 0.1669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