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67《老子》帛书甲乙本

2013-7-5 10: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老子》帛书甲乙本

类别:帛书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西汉 

规格:甲篇  长317厘米  宽25.2厘米 

乙篇  长79.5厘米  宽55厘米 

来源: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今藏:湖南省博物馆

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鶡冠子、老莱子、文子等,无一不出自楚国,他们对长沙地区的影响十分深远。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老子》帛书《道德经》,而且与今传世的各种版本恰好相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可称为《德道经》。中国古代道家的黄帝之学与老子之学并称为“黄老之学”,但几千年来却没有一部黄学书籍流传,而马王堆汉墓神奇地出土了“黄学”的4种佚书的抄本,即《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合称《黄帝四经》。《黄帝四经》与《老子》抄写在同一幅帛上,证实了黄老之学当时已在长沙地区得到传播,且地位在其他学派之上。

《老子》帛书甲本用古隶抄写,抄写时间早于乙本,故称甲本。出土时丝帛已有破损,文字多有残缺,与卷后四篇佚书《黄帝四经》一起写在半幅的帛上,存464行,13000多字。《老子》不分章节,以“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文中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其抄写年代当在汉高祖卒年之前。这是《老子》最早的手抄本,它的出土,极有助于认识《老子》在汉初的真实面目,为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是提供了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根据。

《老子》帛书乙本于三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漆奁盒下层,与卷前4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出土时折叠残断,分成32片,毛笔书写,字的行列与纬丝方向一致,先用朱砂划好朱丝栏,每行宽67毫米,存152行,16000多字。字体为早期隶书,非常工整,是研究汉字演变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书中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惠帝或吕后时期。全卷也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上下篇卷尾分别注有德三千四十一、道二千四百二十六不分章,《老子》甲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略有几处不同。

老子,名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或直称《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帛书甲乙本的发现对订证今本《老子》章次文字之误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老子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以及汉代道家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新依据。

(陈先枢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12:14 , Processed in 0.1045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