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57明代双龙戏珠束发金冠

2013-7-5 10: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双龙戏珠束发金冠

类别:金器  国家二级文物

时代:明代

规格:通高2.9厘米  底径4.2厘米  重33.6克

来源:长沙民间征集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在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博物馆,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金丝蟠龙翼善冠。它是万历皇帝的陪葬品,美轮美奂,尽显雍容华贵。

无独有偶,长沙地区也发现了这样一件类似的文物精品,那就是明代双龙戏珠束发金冠。和定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相比,长沙发现的这件形制较小,通高2.9厘米,底径4.2厘米,重33.6克。但是在小巧玲珑的金冠上,通体布满了装饰花纹,浮雕型的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彰显了明代金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仔细观摩金冠,可以看到金冠由四部分组成。环形基座上由前后两片金片合围成一个圆,上面錾刻着传统的吉祥纹饰—缠枝牡丹花纹。牡丹的花蕊和叶脉雕琢得清晰可辨,寓意着吉庆富贵、生生不息。左右两侧各有一行浮雕游龙,呈现出双龙夺珠的造型。双龙中间点缀着一颗火焰宝珠,宝珠上刻着一个“日”字。两侧各有一片云状出檐,上面有锥刺的密隼小孔。金冠的顶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由椭圆形金片压制成瓦楞形,后部接如意形尾檐。金冠两侧各穿一孔,用一枚金簪横贯而入固定发髻,金簪的首部同样采用了如意造型,有着万事顺利、吉祥如意的含义。整个金冠纹饰繁缛,似乎寄予着对享用者的美好祝福。

金冠如此精致,但是为何又小巧玲珑呢?说到金冠本身,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官员服饰,三品以上,冠用金线缘之,四品以下,不许用金。加之金冠上又有双龙戏珠的纹饰搭配,龙是皇权的化身,双龙戏珠,宝珠还镶嵌着一个“日”字,折射出金冠主人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另一方面,金冠之所以小巧玲珑,经过考古专家的分析,认为这顶金冠可能是出身显赫的儿童或少年戴的,很有可能是明代某一个藩王家里年纪比较小的成员,死后给予厚葬的随葬品,是冥器而非实用器。

金冠,藩王家,青少年,这些特征都直指长沙的明代藩王。根据史料记载,明代长沙城曾经先后分封了藩王4人,即明太祖朱元璋子潭王朱梓和谷王朱、仁宗朱高炽子襄王朱瞻、英宗朱祁镇子吉王朱见浚。其中潭王、谷王、襄王三位藩王在位时间较短,均未传袭王位。吉王一脉共传袭八代王,从1477年吉简王就藩长沙,到1643年张献忠攻入湖南,最后一代吉王仓皇入粤,共计166年。在此期间,历代吉王挟天子之威仪,体尊位重,与道、府、县官共处一城,使长沙城染上了浓重的藩王政治色彩。吉简王就藩长沙,大兴土木,以致新建成的吉王府规模宏大,“广袤若千里”。虽然藩王府毁于明末战乱,但通过近几年的城市考古,王府宫墙、宫殿柱础、琉璃瓦当等遗址遗物陆续发现,金碧辉煌的吉王府渐露端倪。而在长沙古城区,沿用至今的藩后街、八角亭、东牌楼、走马楼等地名称呼,均源自明代藩王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长沙县跳马盆地区域,先后发现了“大明吉简王墓志”和圹志、石龟、石门、青砖等陵园建筑遗址。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经过文物考古部门调查勘探,已确定在跳马乡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保存有大型墓葬18座。这些墓葬,因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大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墓葬遭到盗掘。这顶双龙戏珠束发金冠,是八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在抢救文物的过程中,农民们响应号召,主动送交给文物部门的,那么很有可能,金冠就是出土于被破坏的明藩王陵墓中。 

明代双龙戏珠束发金冠,其夺目耀眼金色灿灿,反映了明代高超的工艺和制作水平;双龙戏珠的造型,更是明代藩王政治的缩影。

(董永成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6 10:52 , Processed in 0.1005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