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44西汉金饼

2013-7-5 11: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3| 评论: 0|原作者: 张湘涛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张湘涛主编,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西汉金饼

类别:金器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西汉

规格:直径6厘米  厚0.5厘米  每件重250.5克

来源:2006年望城县风篷岭汉墓出土

今藏: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黄金制品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夺目的光辉占据着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页。众所周知,黄金既可以作为装饰品来使用,也因其是贵金属而具有货币的属性。那么,在我国汉代这个国家强盛和文明发达的标志性时期,黄金又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2006年盛夏,在长沙市望城县的一个考古工地上,工作人员正在冒着酷暑进行发掘工作。这次发掘工作从3月份开始,已历时半年有余。也许是连续奋战的时间实在是太长,大家都显得有些疲劳,而且发掘工作也已进入尾声,有些人已经准备好“收兵”了。

这天,对棺室的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棺室,就是墓主人安寝的位置,一般来说会随葬有重要的文物。然而,这座墓葬历史上惨遭盗掘,面对被严重破坏的现场,考古队员虽说有所期待,但是也不禁捏把汗。接近正午时分,仅剩下墓室中间的一小片黄土没有清理了,大家准备吃了午饭再进行发掘。突然,有一丝金光在众人眼前一闪,有人惊呼起来,金器!一名队员用刷子将旁边的黄土轻轻拂去,这时在灰褐色的木质底板上,露出了黄灿灿的一角!大家的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随着不断高涨的热情,空气也放佛凝滞,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疲惫和饥饿,齐心协力要将这片黄土清理完毕。随着覆土逐渐被清理,眼前耀眼的光芒也越来越强。等到最后清点“战利品”的时候,19枚金光灿灿的金饼展现在大家眼前。

发现金饼的这座墓葬被称为风篷岭汉墓,是一座带有斜坡墓道的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墓葬平面呈“中”字形,残长30.3米,残宽14.6米,残深3.26米。整座墓葬由墓道、墓坑、题凑、椁室和套棺等组成。这座大墓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地下自然侵蚀和多次人为盗掘,但是仍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陶器、铜器(含铜钱)、漆(木)器、玉器、水晶器、金器、鎏金器、银器、铁器以及丝织品等。其中,金缕玉衣和大量刻铭青铜器的出土为解决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过专家研究,这座大墓的墓主人可能是西汉晚期的一位长沙国张姓王后,其去世时间很可能在公元前49年至公元7年之间。这次发现的19枚金饼正是出土于这位张姓王后安寝的棺室中。

黄金作为当时的贵金属货币,与大量流通的方孔圆钱“半两”、“五铢”等有着相对固定的兑换比值。汉代的黄金货币由战国时期的长方形金版逐渐演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饼状,一般称之为“金饼”。金饼的重量以250克左右居多,即汉制的一斤。有人测算,一枚金饼为一斤,相当于一万枚铜钱,可以购买粮食千余石(约十万斤),可抵80多人的人头税。

这些金饼正面边缘为数周不规则环形波纹,中间略凸起,有滴铸所产生的不规则空洞;背面内凹,较光洁,表面有冰裂纹,刻划有“V”形标记。金饼直径6厘米,厚0.5厘米,每件重250.5克,即汉制一斤。这批金饼虽然深埋地下2000多年,但依然光彩夺目,神采依然。

(赵晓华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15:03 , Processed in 0.1004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