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2晋“正月午日”方枚神兽画像铜镜

2013-7-5 11: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正月午日”方枚神兽画像铜镜

类别:青铜镜  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晋

规格:直径20.1厘米  重877克

来源:长沙晋墓出土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汉末乱世在三家归晋之后,寻得了一分安宁,处在了相对稳定的时期,文化艺术也逐渐繁荣起来。而晋代的铜镜铸造也延续了前朝的辉煌,并且更加大气浑厚。晋“正月午日”方枚神兽画像铜镜便是其中的代表,该镜为圆形,大扁圆钮,圆钮座,其上饰枣核状细点纹。主题纹饰作高浮雕状,为神兽仙人,神兽计四组,状如辟邪,皆挺胸翘首,张嘴瞪目,口含一棒状物,两两相对。兽尾及两兽之间均饰有仙人,仙人表情严肃,头梳发髻、服饰宽松,衣带作飘扬状,有文献描述其为东王公、西王母、伯牙等。纹饰区外为铭文带,铭文铸于十四个方枚之上,每枚一字,释为:“正月午日作此镜上人守皆食太仓”。枚间夹有十四个半圆凸起,其上饰冏纹。镜缘稍凸,最内侧饰有一道凸弦纹,缘面分为两层,内层为六龙驾云车,神人坐于车上,车前为连续衔接龙纹。外层为菱形几何状流云纹。镜面稍凸,尚有光泽。整个铜镜纹饰华美精细,铸造精良,铭文精致鲜见。纹饰演变较为清晰,其上的半圆纹、方枚等特征都是沿袭了前朝的纹饰并且加以改变的。因此它既有汉魏风度,又开始出现隋唐铜镜的凸弦分割模式,处于流变时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这类铜镜的主产区在江浙等地。

铜镜上所描绘的神人为东王公和西王母,他们是我国早期神祇的代表,也是后来道教传说中流传甚广的神话人物。东王公又叫东王父、东公、木公,也有学者认为他即是即穆天子。传说中东王公居于“东荒山”的一个“大石室”中,其样貌光怪,“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后来成了道教的“扶桑大帝,冠三危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玉女散香;真僚仙宫,皆尊其命而朝奉翼卫”。而西王母又称金母、九天元女,据山海经记载,其居于西昆仑,“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曾是统管刀兵瘟疫的凶杀之神,后逐渐演变为今人所见的道教仙人形象。

关于铜镜的照容效果或许大家都被影视节目所误导。在古装电影的场景中,铜镜大多被制作成为黄色,这或许是按照今人的理念,铜本应该就是这种颜色。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古代的铜镜,照容效果非常好,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玻璃镜无异,因为它的表面都是银白色的。因为制造铜镜的材料并非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铜,而是含锡量非常之高的锡青铜,因此它铸造出来的时候是银白或者银灰色的,这便已经具备了照容的作用。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能达到最良好的视觉效果,古人还要通过涂锡抛光等工序,使得颜色暗哑的银灰色镜坯变得清澈明鉴,一枚优质的铜镜便是这样诞生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铜镜多为黑、绿等色,正是由于这层含锡涂层氧化所致。

(李梦璋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17:24 , Processed in 0.1027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