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黄克诚堂弟首次公开黄克诚两封珍贵家书

2012-12-12 06: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2|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彭放

  “上世纪60年代,我下放农村时,堂兄经常给我写信,幸存下来的‘文革’前写的两封信,伴我近半个世纪,也教我一生如何做人。”昨日,家住长沙的71岁的黄时琏向记者首次公开堂兄黄克诚大将这两封珍贵的信件,讲述信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夹墙里保存堂兄两封信

  今年是黄克诚将军诞辰110周年。黄克诚生前对这个比他小39岁的堂弟爱护有加,经常通信。特别是黄时琏下放农村期间,兄弟俩信件往来密切,“可惜这些信件大多在‘文革’时期销毁了,由于这两封信、两本毛主席著作和照片我用纸包好藏在夹墙里,才幸存下来。”黄时琏说。

  在黄时琏的老房子里,记者看到了老人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两封珍贵的信件。两封信分别写于1963年9月20日和11月9日,照片题字写于1964年12月27日,毛主席著作题字写于1965年3月。黄克诚这三件物件中题字均称呼黄时琏为“琏弟”,落款为“瑄”,因为黄克诚原名为黄时瑄。

  “我在农村下放时,堂兄经常给我写信,教我做人的道理。”黄时琏介绍,这些信,也成为他在艰苦环境下的精神支柱。  手头上这两封信都是他下放农村时,黄克诚收到他的来信,得知其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向后,给他的回信。

  “为人民服务就不要考虑吃得开、吃不开”

  “你来信说怕成分不好吃不开,你的这种顾虑,我认为是多余的。要为人民服务,就不要考虑吃得开、吃不开!” 这是黄克诚得知堂弟的顾虑,于1963年9月20日写的一封回信。

  1963年,在长沙市第六中学毕业的黄时琏,被下放到条件艰苦的郴州农村,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又担心自己是富农家庭出生,“成分不好,吃不开。”黄时琏写信向黄克诚倾诉。回信中,黄克诚告诉堂弟,到农村劳动,就必须下定决心,坚决干到底。

  “……经得起艰苦困难的锻炼,就会进步,就会为人民和国家作出贡献。经不起艰苦困难锻炼的人,就会一无所成,没有出息。”黄克诚在信中解释说,所谓“苦乐”,并不是绝对的,而在于自身对它的认识。黄克诚鼓励堂弟,越苦就越能得到最大的锻炼,就能取得最好、最快乐的结果。

  “堂兄在信中像慈父般的开导,为我打开了心结。”黄时琏说,从那以后他不再为个人患得患失,安心在农村学习、生产。

  “有革命志气的青年,应该吃苦在前”

  黄时琏说,在郴州的农村,有天,他看到村民朱福忠病得很重却没有钱看病,他和两个社员把朱福忠抬到汽车站,坐车到郴州。经医生诊断,朱福忠必须马上手术,治疗费要200元。

  “为了救人,我花光了身上的钱,还从在郴州工作的老乡手里借了些钱,只好写信请求黄克诚援助。”黄时琏说,他在信中还提到了长沙市慰问团到当地慰问知青,给知青带了一些过冬的衣物,他身上的棉衣旧了,却没有得到新棉衣,心里很不好受。

  得知黄时琏做了好事,黄克诚在回信中鼓励:“你在工作中帮助贫苦病人是一件好事。以后应该继续做这类好事。”随后,黄克诚谈了对分棉衣的看法:“没有把棉衣分给你,你很生气,这就不好,有革命志气的青年,应该把方便让给别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读了黄克诚的信,黄时琏意识到自己生气是不对的。此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总会先想到别人。

  相关链接

  黄克诚(1902-1986),原名黄时瑄,小名余昌,字克诚,湖南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58年任总参谋长。复出后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5 03:40 , Processed in 0.097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