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市第一中学昨迎来百年校庆

2012-11-19 04: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本报讯(记者 卿永锋 吴鑫矾 实习生 冷婷)昨日,湖南最早的公立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迎来百年校庆。国家教育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分别发来贺电。李江、肖雅瑜、李友志、许云昭、刘晓、谭仲池、刘玉娥、唐之享等省领导和老同志到场祝贺。

  成就

   百年名校育人八万

  长沙市一中创建于1912年,初名为“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堂”,是湖南最早的公立中学。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之后校名多次更改,校址也曾七迁。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到现在的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1952年清华中学并入,校名由“省立一中”改为“长沙市一中”。

  长沙市一中早在1953年就被定为全国196所重点中学之一,百年来共培养毕业生8万余人,毛泽东、朱镕基等名人名家曾先后在该校就读,还培育了16名“两院”院士。今年7月,省教育厅将一中定为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试点单位。

  回忆

   一篇课文指引他一生方向

  离开家乡40多年的游子时不时蹦出一句地道的长沙话,古稀老人与90后中学生互道师兄师弟,这样的场景在昨天下午的长沙市一中百年校庆知名校友学术报告会上频频出现。9位市一中知名校友从治学做人方面,与一群90后的师弟师妹交心,通过百年校训“公勇勤朴”熏陶出来的代代一中人,此刻竟没有代沟。

  “老师的教育给我后来的工作和事业起到了导向作用”,中国水利部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窦以松,在报告会上分享了他在一中求学的经历。1952年,窦以松进入长沙市一中。在语文课上,老师彭靖教过《挂号包裹》,讲的是在苏联第聂伯河上修建水电站时,工人们收到一个远方少先队员寄来的包裹,里面装的是树木种子,希望种子生根发芽,随着电站建设一道成长,表达孩子们对国家建设的关心。窦以松说,老师的授课在他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水利专业,并在水利领域工作了50多年。

  在长沙市一中,窦以松还遇到了他的俄语启蒙老师杨子佳。老师告诉他,俄语学习起步较难,“性、数、格”常常让人难以掌握,但起步基础打得好,往后学习也就不难了。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窦以松对俄语产生了兴趣,集中力量选择了俄语。之后,因为俄语基础扎实,窦以松多次被派往苏联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翻译俄文书籍资料等。窦以松说,在一中学习俄语的经历,无形中改变了他的一生。

  著名军旅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龙伟华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教自己数学课的曾老师,这是一个烟不离手茶不离口的麻辣老师。一次课堂上讲平行线永不相交,曾老师以黑板横线为标尺,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又画了一条横线,令学生吃惊的是,他一笔画到教室外,过了许久他回到教室,告诉同学们,我刚刚将平行线画到教室外,还抽了一根烟,这两条线还是没有相交,所以说平行线永远不可能相交。教室一顿爆笑。龙伟华说,曾老师就教给我们,人有三种境界,最低一层是技能,其次是知识,最上是智慧。知识以书籍为载体,永远读不完,只有智慧才永不过时。

  理念

   成绩非评价学生唯一标准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校庆活动上,不少往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在一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长沙市一中,每周一都要在校门口、每班的黑板右上角等显眼位置,同步公布一条“每周一语”,有时还要安排老师或者校领导解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警句、格言中精心挑选“每周一语”,对学生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在这里已经坚持近30年。校长赵雅茜说,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省级名校,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更加要为学生“做人”打好基础。在一中,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得高分,在“做人”上更加要得高分;不仅要懂得关注家庭、关注学校,更加要懂得关注社会。

毛泽东现存最早文稿石刻矗于一中校园

  本报讯(记者 申芙蓉 卿永锋)前日11时,在长沙市第一中学逸夫教学楼前,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长沙市一中校友和在校师生们一起揭开毛泽东现存最早文稿《商鞅徙木立信论》石刻的大红绸缎,拉开为期两天的一中百年校庆大幕。

  今年是长沙市第一中学的百年华诞,11月17日、18日为百年校庆日。校庆活动包括17日的“百年校庆校友签名墙”、毛泽东在校作文手稿石刻揭幕仪式、“百年一中、薪火传承”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的庆典晚会,18日的百年校庆庆典大会、知名校友学术报告会、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友联欢文艺晚会等多个活动。

  毛泽东在校作文手稿石刻揭幕仪式是校庆的启幕活动。百年前,19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身份考入该校,于1912年6月写作《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文,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字作品。文章短短530多字见解深刻、立意深远,提出了“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的立论,表达了造福人民强大民族的高度责任和强烈愿望。当时执教普一班的国文教员柳潜先生在眉批开头说:“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尾批又强调“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石刻由长沙市一中广州校友会赠送,高约3米、宽6米,右端有青年毛泽东浮雕头像,中刻《商鞅徙木立信论》影印件原样,这一文稿影印件现存于一中校史陈列馆。石刻还有国文教员柳潜先生的批注和时任校长符定一的批语“传观”两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4 05:27 , Processed in 0.0981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