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著名湘剧艺术大师刘春泉逝世

2012-7-17 20: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8|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她80岁生日时,记者见到她,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声如洪钟,一段《辕门斩子》博得了满堂喝彩,她就是著名湘剧艺术大师刘春泉,可就在7月15日凌晨5时,她因病离世,终年83岁。

  一台小录音机诉说着对她的思念

  刘春泉便是湘剧界著名的“六岁红”。她祖籍湖南湘潭,1931年4月,她出生在江西张家坊一个养鸭的木棚里。“四岁登台初献艺,六龄郎誉满江南。”在半个多世纪的演出生涯,她成了著名湘剧艺术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任湖南省政协常委、省剧协理事,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是昨日,记者走进刘春泉的家,竟是那么清贫。

  稀稀落落的几件家具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的产物,油漆斑驳还“残腿少胳膊”。屋子里没有任何装饰,唯一的装饰品便是墙上刘老的演出剧照,看得出,她对这些照片非常珍爱,从大厅到卧室到书房都能见到刘老的各种剧照,每一张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历史。书房里还挂着著名作家廖沫沙为她题写的“才华横溢”以及著名书法家周昭怡写给她的《闻鸡起舞》。这两幅作品或许是朋友对她的最真诚的赞许。

  在刘老的遗像边摆放着一台小小的录音机,刘老的养女说,这台录音机伴随着刘老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大部分时间在唱和录,不论是坐在轮椅上还是躺在床上,她要把自己的全部湘剧艺术留给后代。”书房写字台的抽屉里,十几盘磁带全是她录制的湘剧唱腔,这些唱腔大部分是刘老在长期的演出生涯中摸索创作出来。

  一张小照赠给毛主席 

  在刘春泉半个多世纪的演出生涯中,最难忘的是毛主席。  

  1956年,刘春泉随湘剧院第一次进京去怀仁堂汇报演出,便与毛主席结下不解之缘。由她主演的《六郎斩子》深得主席赞赏,毛主席用浓重的乡音鼓励她“这个小伢子要得”。1958年到1964年,毛主席每次回长沙,都会点名看刘春泉的戏,前后加起来将近二十次。在工作之余举行的舞会上,她也是毛主席最喜欢邀请的舞伴。

  1959年,刘春泉去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的献礼演出。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请湘剧团18位同志到中南海他家里做客,并特意要她带胡琴去多唱几个曲子。当时,朱老总、周总理等都在。毛主席叫她坐在身边,亲切地说:“你父亲唱旦角,你为什么要唱生角呢?”刘春泉回答说:“父亲很漂亮,适宜唱旦角,我不漂亮,就选唱生角。”毛主席笑呵呵地说:“你很漂亮,天生一对大眼睛,你是大美人啊!在舞台上,你眸子异常漂亮,亮相时更是炯炯有神。你演生角,挂的胡子也很漂亮。”听到毛主席夸自己美,刘春泉后来特地照了一张小照送给毛主席。

  从1959年到1965年期间,是刘春泉和毛主席接触最多的几年。毛主席就鼓励她识字看书,并推荐她看《红楼梦》、《三国志》、《水浒》。“文革”中,刘春泉遭到迫害,随着时间推移几乎被人淡忘,可毛主席还记得她。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毛主席来湖南视察,住在长沙蓉园宾馆。一天,他突然想起刘春泉,问在座的湖南省委领导:“刘春泉到哪去了?我要看她的戏。”后来,湖南省委通知省湘剧院,把她请了回来。她在长沙红色剧院演了多部传统剧目,拍摄成录相带,送给主席看。主席看后很高兴,虽然这些戏多次看过,但他一点也不厌烦,说:“虽观旧剧,如阅新篇。”

  唱了一辈子的“须眉”

  “我师傅天生一副好嗓子,但去世前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我们看着好不忍啊!”刘春泉的嫡传弟子吴伟成说起来有些哽咽。

  刘春泉四岁学艺,六岁登台,她表演潇洒大方,嗓音刚劲、圆润、行腔挥洒自如,是剧团的台柱子。在近80年的艺术实践中,刘春泉刻苦磨砺,博采众长,融言桂云、陈绍益、黄菊奎三家之长,不拘一格,在似与不似之间,并增加了一些花腔,重视唱做结合,形成了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她戏路宽广,以唱工老生为主。她以毕生精力研究唱腔、唱法,成为唯一练出“脑后共鸣”的女主角。

  《辕门斩子》、《金沙滩》、《打鼓骂曹》、《庄王擂鼓》、《上天台》、《胡迪骂阎》、《生死牌》等一大批传统剧目,在她的演出中继承出新,“新编历史剧《李白醉酒戏权贵》是刘春泉艺术的最高峰,她扮演主角李白,她的演唱收放自如,形象潇洒飘逸,这部戏是她最得意之作。”湖南省湘剧院院长叶明耀说。

  刘春泉的一生在旁人看来或许是凄凉的:为了自己钟爱的湘剧事业,1971年41岁的她才结婚,在还没有来得及留下后代的时候,丈夫便于1979年去世。此后刘春泉没有再婚,而是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湘剧事业。2002年,72岁高龄的刘春泉赴台湾演出,一出《生死牌》引起轰动。2005年10月份刘春泉摔了腿,2006年又摔了腰,从此刘春泉告别了舞台生涯。但是她很坚定地表示,“虽然我不能演出了,但是我还能唱,我还能教!”

  推出《刘春泉唱腔集》是她的遗愿

  叶明耀说:“刘春泉是湘剧届‘首屈一指’的大师,她的逝世是湘剧的巨大损失。”2010年,刘春泉被湖南省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去年,我省为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但是到她去世时还没有被批下来。

  刘春泉的毕生愿望是“不要让湘剧断代”,推出《刘春泉唱腔集》是她的遗愿。如今,国家一级司鼓陈明在专门收集整理刘春泉的唱腔集,预计年底将会面世,这也算是圆了刘春泉的一个心愿,也将是对湘剧艺术的一大贡献,只可惜刘春泉没能看到自己的唱腔集出版。

  同事、学生眼中的刘春泉:

  她是一名好党员、好艺术家、好老师

  记者 田芳 胡谦 金亚平

  “她说她姓共,叫共湘刘。”省湘剧院院长叶明耀向记者解释:刘老把中国共产党摆在第一位,然后是湘剧,最后才是刘春泉。叶明耀说,“刘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达到了一个虔诚的高度。2008年,在湘江大剧院的赈灾义演,她坐在轮椅上还在唱着《辕门斩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她依然保持着艺术的纯洁性,对于弟子的培养更可以说得上是无私奉献。只要肯学,她绝对是倾囊相授,甚至还安排学习的人就在自己家里吃饭。去世前两三个月,她还在说:“叶妹子(叶明耀的小名),我又不要你们的钱,喊几个人来我屋里学唱戏啰!”

  “1975年的时候我17岁,便开始跟着刘老师学唱老生,最开始是学《辕门斩子》,那个时候不许唱老戏,于是躲着学。刘老师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湘剧还是湘剧。”刘春泉的学生吴伟成告诉记者,刘春泉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没学好就打——用戒尺打手心,她总是教导我们,学戏要学到骨头里去,学了才不会忘。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初学艺时她对我说的话:‘伢子,你要想在我这里学徒弟,那就要做好吃苦、吃亏的准备,要想从我这里得点别的路,那就别想。’”

  陈明一直是刘春泉的司鼓,“她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可以用湘剧艺术的里程碑来形容。作为唱功须生,是独领风骚。虽然她一个女儿家,但是一到了台上便脱了女态,精神十足。生活中也是一个豪爽人,很单纯。我结婚时,工资不多,是她拿出钱来让我先办了婚事。”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9 10:22 , Processed in 0.0955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