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老街概述

2012-7-2 08: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89|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四、湖南老街的价值

 

现在大多数历史城市在老城之外都扩建了面积数倍、数十倍于老城的新城,已成弹丸之地的老街区往往位于这座城市的中心,它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集中了这座城市的名胜古迹和历史建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街区就是历史城市的“地标”。

人类城市演进史表明,城市不只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单元,它同时还是文化学上的单元。对于历史城市来说,它可以不是政治中心,不是经济中心,但一定是文化中心。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没有独特的城市精神,绝对不可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城市老街区恰恰是这座城市文化和精髓的集中体现。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除历史原因外,必须在城市形态上有表明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和象征——地标。这些地标包括地面古旧街道、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老街是城市历史风貌的精华所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古代街巷格局尚存,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较为集中,居民传统文化和风俗氛围较为浓厚。一条古巷,一面古墙,一幢古宅,一口古井,跟人们默默相遇,在人们心灵中撞击出沉甸甸的历史火花,或让人愉悦、陶醉;或让人叹惋、悲愤;或让人希望、奋进,甚至得到心灵的净化。以长沙为例,反映名城特色和传统风貌的老街区及其文物遗存,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贾谊故居、天心阁、白沙井,以及政府公布要保护的文保单位、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等是老街区的主要地标。湖湘建筑的地方特色固然是它们成为老街区地标的要素之一,但更主要在于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太平街贾谊故居为长沙最早的名胜,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天心路天心阁为中国八大名楼之一,是长沙古城的标志;白沙路白沙井为乾隆皇帝御定的七大名泉之一,代表着享誉全国的“长沙水”等。

在一些保存较好的老街区内,明清时形成的街巷骨架犹存,街名沿用至今;文物古迹及清末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比较集中;老街风貌尚未完全消失,旧式民居院落中的淳朴民风隐约可见。如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尚未进行全面的商业开发,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从上空俯瞰,隐约可见清末民初长沙城那种民居错杂、街衢纵横的风采。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深入到街巷走访,还发现这里蕴藏着十分深厚的湖湘文化和湘楚风情。这一地段保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明吉藩府西牌楼旧址、清代鲁班庙遗址、辛亥革命共进会、四正社旧址、李春富故居,以及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旧址等都在这一街区内。其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无不体现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建筑特征。

老街两厢的各式建筑是最能体现老街特色的元素。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不论哪个国家、民族,也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它总是以其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艺术形态。所以人们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建筑艺术不仅有着时代的、民族的差异,而且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正如湖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其重要地位和独特的个性一样,湖南老街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独特风采。湖南地区先秦时期属于楚国。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浪漫气质。这种浪漫气质虽然包含着一种原始巫文化的痕迹,但它存审美形式上却给艺术增添了斑斓的色彩。汉代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说明楚文化的浪漫气质和神秘色彩很早就在建筑艺术中反映出来。仅以本书所记老街上的祠庙为例,它们多为清代重修,正面是马头墙式门坊、石砌大槽门,两侧为具有湖湘特点的封火山墙,将整个祠庙围成一个整体,小青瓦覆盖的坡屋顶错落起伏,内部由天井组成一个个庭院,这是湖湘老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

老街、老建筑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是历史城市文化遗产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是湖湘文化的物化和象征。湖南老街、老建筑凝聚着湖南历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无论是一条历史街巷还是成片历史街区,都是湖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条件的综合产物,是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有这些老街、老建筑的存在,才有历史城市的存在。它已远远超出了其作为老街、老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将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乃至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是历史文化的综合体。

老街、老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就像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凝固住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一个城市要靠它的历史和文化所浸润、所托显。如果这些老街、老建筑都没有了,湖湘大地上的古老城镇,就只能从文字中看到它的历史,而看不到实物的历史了。

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史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就受到了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关注,其保护内容写进了国际历史保护宪章。早在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就指出,风貌保护是“保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修复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文化或艺术价值,或构成典型自然环境的自然、乡村及城市景观和遗址的任何部分。”

2005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中国古城西安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护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的《西安宣言》。宣言把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界定为“直接的和扩展的环境,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并指出“除实体和视觉方面含义外,环境还包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去的或现在的社会和精神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它们创造并形成了环境空间以及当前的、动态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

综观世界闻名的大城市,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因为它是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有保存完好的老街区,如天主教的中心罗马、“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千塔之城”开罗、“宫殿都城”墨西哥城等。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城市。而城市品格并非一夜形成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选址、设计、早期发展到历代建设才逐步变得鲜明而丰满,这些信息被大量地保留和记录在了历史街巷之中,因此对它们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遗产实体的完整性,也关系到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

湖南历史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各类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半个世纪以来遭受过3次大的毁坏。以长沙为例:一是1958年“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拆庙、拆城、砍大树、建土炉,斗姥阁、金盆寺、李公庙等毁于这一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老街上的许多文物被当作“四旧”破坏掉,湘春路口的辛亥烈士祠、玉皇坪的玉皇殿、玉泉街的玉泉寺、县正街的城隍庙、里仁坡的鳌山庙等,均毁于这一时期。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文物古迹、具有地标价值的老街和建筑由于开发建设遭到破坏。如坡子街的福禄宫、幸福桥的鸳鸯井、教育街的中山纪念堂、蔡锷北路的左宗棠公馆、麻园岭的陈明仁公馆、福源巷的左学谦公馆、望麓园沩宁试馆、乐心巷的唐生明公馆、六铺街的湖南电灯公司办公楼、西长街的循道会教堂、游击坪的朱明德公馆、鱼塘街的聚福井、楚湘街的交通银行旧址等,悉数被拆除。老城区内新修建马路和高楼,已拆除了为数众多的老街。走马楼、柑子园、臬后街、北正街、营盘街、织机街、樊西巷、西长街、碧湾街、福庆街、福胜街、木牌楼、东牌楼、鱼塘街、游击坪、尚德街等著名老街,在短短几年内就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还有一些集中展示长沙传统经济与文化的老街,街道两旁建筑新旧叠加,违章建筑屡拆屡建,老街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被打破,尤其是周边的高层建筑阻挡了山、水、洲、城的通透视野,破坏了老城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空间特色。反映老城居民生活、社会习俗与文化艺术的其他建筑,如亭台楼榭、水井牌坊、佛寺道观及麻石街等多数未能保存下来,老城区的人文环境特色逐渐消失。

值得欣慰的是,长沙历史文化街区尚未达到完全消失的程度,太平街、西文庙坪、化龙池、潮宗街等老街区历史风貌保存得比较完整。再加上《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保护的 “古城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约占市区总面积的0.5%。保留和保护不到1%的老街区,不仅在情理当中,而且在可能当中。

湖南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这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点点滴滴地记录在各城市历史街巷的记忆中。每一条老街、每一座老建筑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掌故、文献和传说,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老街中保存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使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触摸到文化的积淀。一座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要远比一个单体文物或建筑的保护复杂得多,同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当前中国城市建设正在走入一个误区,城市规划往往没有针对性,不讲文化继承性,淡化地方特色,简单地将摩天大厦与社会繁荣混为一谈,于是高楼林立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形成了千城一面、百城同貌的景象。更为严重的是,不仅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在逐渐割断文化的连续性,同时以这种概念建造的城市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因此,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既要保护老街的内部肌理、形式和外观,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原住民对其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历史城市老街、老建筑的保护整治工程应遵守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历史真实性是要保护老街、老建筑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历史信息,坚持“整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风貌完整性的原因在于老街、老建筑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不仅要保护老街、老建筑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环境,在视觉环境上,做到历史建筑与老街区、地段的协调与和谐。生活延续性应考虑老街传统居民的居住率,街巷院落原有的传统功能应尽可能维系,不应过度改变院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通过设计适当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街巷院落的社会网络、生活方式不至破坏,同时应积极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老街、老建筑也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保护老街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延续城市记忆基础上的发展,无论在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等方面都不能割断历史,都必须留住历史的根。有活力的城市必须为经济提供发展机会,增加社会凝聚力,保障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以及加强居民对居住场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老街、老建筑保护的目标与上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毫无疑问,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复兴,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而富有实效的行动。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 10:20 , Processed in 2.0338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