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老街之官衙遗址

2012-7-2 07: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85|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校正街 校横街

今五一大道与芙蓉路相交处一大片地方旧称“校场坪”,旧时是明清大校场所在地。校场撤销后,此地形成校正街和校横街两条道街。大校场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兵道徐学聚所建。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校场原“在小吴门外二里许,有演武厅、将台、走马营24座”,后渐渐延及到长沙东面城墙附近。明末,大校场被废弃。清顺治六年(1649)长沙知府张宏猷、总镇徐勇重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府杨威盛、巡抚兴永朝增建照壁、鼓亭、将台、廓房、中堂及马王庙。长沙自古为军政要地,大校场就是明清两朝军队操演和比武的场地。

到近代,昔日古校场又成为实施近代化军事教育的用武之地。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首创湖南武备学堂,不久被迫停办。1903年巡抚俞廉三在大校场旧址上又恢复武备学堂,为湖南新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程潜、张辉瓒、鲁涤平、谭道源等都毕业于该校。1905年巡抚端方将武备学堂改设为湖南陆军小学堂。前后办了5期,唐生智、贺耀组、陶峙岳等都毕业于该校。1917年湘督谭延闿又在陆军小学堂基础上创办湖南陆军讲武堂,不久因南北战争爆发而解散。1922年夏,湘军总司令赵恒惕续办,开设战术、地形、筑城和兵器等课程。讲武堂学生彭德怀、黄公略、王劲修、唐生明等后来分别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1926年冬,讲武堂旧址上又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邓华即出自该校。1929年军校停办,校舍移作他用,校场周围民房渐多,形成街道,始有“校正街”、“校横街”等街名。

   20世纪80年代修建芙蓉路时,校正街、校横街被拆除。

 

协操坪

协操坪为今体育馆路和省人民体场的范围。原是清末新军二十五混成协驻地操坪,故名协操坪。1926814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曾在此阅兵。1939年、1944年日本侵略军两次攻占长沙时曾在此地修筑临时机场。1946年,国民政府将临时机场正式扩建为机场。1948年再度扩建,跑道长1500米,停机坪长200米、宽30米,为湖南最早的民用机场。1958年改建成矩形广场,占地5.1万平方米,为省会人民举行大型集会场所,名东风广场。80年代后改名省人民体场。

游击坪 照磨巷

游击坪、照磨巷均位于今芙蓉区鱼塘街附近。游击坪西起东鱼塘街,东止尚德街,因清军长协游击署设在此街而得名。游击为清代绿营兵武官,职位次于参军。据《湘城访古录》载,游击署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游击赵文实捐建。民国初期湘督谭延闿指拨游击署旧址为蔡锷专祠用地。后因军阀混战,无款兴建,久而荒废。据传,一度由蔡锷遗属岀售给何键部一团长作私人公馆。后该团长零零星星又将大块空地出售,建成许多自辟门户的居家”。游击坪4号公馆正是位于这一区段的居家之一,时称“朱公馆”,房主为长沙邮政部门负责人朱德明,人称“朱局长”。20106月公布为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

游击坪旧有半江楼茶馆,小有名气。

照磨巷位于鱼塘街北侧,因清代照磨厅位于此处而得名,照磨是主管文书、照刷卷宗的官吏,以照对磨勘为职。巷内有“聚福井”,系由“吉府井”雅化而来,20106月公布为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

201011月,游击坪、照磨巷连同游击坪4号公馆、聚福井作为“东牌楼棚改区”的一部门而被拆除,后成为香港九龙仓集团商业开发用地。

二府坪 三府坪

二府坪、三府坪均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北侧。据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学院衙门左边有一清军厅,原系同知署,同知称二府;学院衙门右边有一粮捕厅,原系通判署,通判称三府。1904年创立的长沙府中学堂位于三府坪,1912年改名为长郡中学。长郡中学内有东汉末长沙太守韩玄墓。二府坪、三府坪的南面为古登瀛桥所在地。《长沙地名赋》云:

游人接贵,学士登瀛;

三台并驾,二府连衡。

仓后街 皇仓湾 一仓里 稻谷仓

今开福区从藩城堤到南阳街口,原排列着一系列带“仓”字的街名,自西往东,依次有:永丰仓、皇仓街、仓后街、皇仓湾、一仓里等。这些街道皆因集中于此的清代湖南皇仓、长沙府仓、长沙县仓和善化县仓而名。皇仓位于原明藩王左右府,即今三泰街和藩城堤一带,亦即原皇仓街所在地。府仓位于今银行大楼之北,即一仓里;善化县仓则位于原长沙武警消防中队之东,即皇仓湾;府仓、善化县仓的位置正好在今五一绿化广场范围内。长沙县仓则位于今东汉名店北侧,其旁便是今日犹存的仓后街。又,今开福区有稻谷仓,西起蔡锷北垎,北止荷花池,呈曲尺形,因此处清代亦有长沙县粮仓而得名。

明清时,湘米年输出在500万石左右,长沙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传遍全国,粮食外调成为湖南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粮食储备更是官府的头等大事。皇仓由经略洪承畴创建于清顺治年间。府仓从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四年(1739)陆续兴建,共有仓廒16座。善化县仓和长沙县仓也建于雍正五年,共有仓廒8座,乾隆四年长沙知府马金门再行扩建,到乾隆三十年(1765),府仓分拨归并长善两县经营。官仓又分别为贮备仓和常平仓。据嘉庆《长沙府志》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沙府储谷达6.2万石,定额为1.2万石,溢额率达419%,是湘省最高的。长沙、善化两县储谷定额分别为4.2万石和4.1万石,在县级常平仓中也是最高的。

辛亥革命后,皇殿以东的为省仓,皇殿以西的为贮备仓。渐渐省仓空无粒米,改作他用,而贮备仓归慈善总会经理,尚有存米。1938年长沙大火,这两处共计59座仓廒荡毁一空。  仓后街旧为著名老街,街上的上林寺、兼善堂、南坡儿童医院都颇有名气。

仓后街、稻谷仓今尚存,皇仓湾、一仓里则于1999年因扩建五一广场而拆除。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20:22 , Processed in 0.0946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