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粮、油、盐、茶业老商号之湘西李同发油号

2012-4-29 21: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1| 评论: 0|原作者: 欧阳晓东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李同发油号为湘西龙山县里耶镇李春清、李瑞林兄弟所开。民国时是龙山县资本最雄厚的商号家,闻名于湘川黔边境,资本势及常德、汉口。李氏兄弟,祖籍桃源县漆家河。清末桃源常遭洪水袭击, 举家沿沅江、酉水西溯而上,来至龙山县南部,择地势较高的八面山东麓打虎溪定居。在那里,全家披荆斩棘,拓种生荒,辛勤耕耘,不仅可饱肚腹,而且略有余剩。数年后,知悉相距十五华里的里耶集镇,虽地处酉水河畔,但河岸高,并无洪水之危,且便于多渠道谋生,遂于民国初年举家迁居里耶镇。

    李家定居里耶后,春清、端林的父亲李鸿绪同其兄弟李鸿泰、李鸿宾分居,均弃农经商,开始是卖担子面,做挑着担子来往于大街小巷卖面条的小生意。在春清、瑞林成年时,已经营杂货生意了,初步成了里耶的小康之家。里耶地处湘川黔边境,这一带层峦叠嶂,山大物丰, 特别是油桐、油茶、五棓子、生漆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在当时交通闭塞的情况下,里耶紧靠酉水河,在运输上.较之周围十数个县和集镇,可谓得天独厚,成了湘川边境土特产的主要集散地。这一带的土特产品价格低廉,但一旦运往酉水下游,销售价就很高,并且又货源奇缺,尤以桐油最甚。李氏兄弟有见于此,毅然将经营重点放在购销土特产品上,并将桐油作为骨干项目。只五六年时间,他们就积累了300桶桐油(每桶l40)的周转资本,店铺、油坊、房舍也初具规模,遂于1920年创立了商号——“李同发”。

    为了尽快扩大经营范围,改变经营方式,兄弟俩在里耶新修了一栋砖木结构、两层五间楼房;在常德、汉口、四川的秀山设分支机构;雇请了七八个店员和学徒(多半是亲友和亲信)。李春清亲自坐镇常德指挥,由最善经营的店员胡衡辉负责秀山、酉阳一带兼顾黔东边境的购销,由李瑞林、李家富(春清长子)往来照顾。于是湘川酉水流域均成了他家的经营范围,生意越做越大,资金越来越雄厚,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巳发展到具有5000桶桐油的流动资本。到1949年,“李同发”有桐油1万桶,计流动资金40亿元(50年代的人民币40万元),还不包括房产、船舶等固定资产,占里耶工商业总金额的40%

    “李同发”商号的资产为什么会发展得这样雄厚,成为龙山头号商家,得归结于“李同发”能识时务,经济头脑清晰,经营方式灵活。具体来讲,有这样几条:

    一是注重信息,广开门路。李氏兄弟经商不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而是经常派出可靠人员去较大城市注意了解行情,以广开生财门路。比如,他们了解到四川的秀山、酉阳一带巴盐多,但运不出去,价格低;而这一带不产棉花、棉纱等轻工业品,难运进又价格高。常德、沅陵一带情况恰恰相反。于是他们就在以经营桐油为主的同时,相应地组织资金、船只经常由常德、沅陵低价多进棉纱布匹运去秀山、酉阳的龙潭高价出售;又从秀山购进巴盐运去沅陵、常德高价销售,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原来“李同发”的桐油只销售常德、洪江,后来获悉这里的资本家利用洪江师傅的技术对桐油进行了加工,叫做洪油,再运往汉口,可以获利更大,并且加工技术并不复杂。于是李瑞林亲往秀山请来师傅,自己办起了加工厂,把加了工的油叫秀油,直接运去汉口卖,获利成倍增长。

    二是公平买卖,灵活经商,有利竞争。李氏兄弟经商,给店员们作了规定:购销要基本做到公平合理。因此他们购进不加秤,不压价,也不欠款;销出不短尺少秤。由于在购销中比较灵活,收到了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效果。一次一个农民挑担桐油来卖,店员发现因掺硫磺,桐油开始变质,问店主怎么办?当时李春清略加思索后说“收了,用来培育果树。我的生意大,损失一担油关系不大,穷人家底薄,损失一担油就生活不下去”。然后他又认真地对卖油人讲:“以后就再不能掺假了。”的确以后李家收了很多油,很少发现掺假的。

    三是逢贱不舍,逢贵不赶。原来里耶许多商号都与“李同发”一样经营桐油和棉纱等工业原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桐油销不出去了,价格猛降;棉纱又难运进来,价格猛涨。面对这种情况,经商者都在慎重选择自己的购销项目和数量了。一般商号本来存有不少棉纱,但舍不得拿出来卖,想再等些时候发大财;本来市场上有大量桐油又不去收购,怕卖不出去亏大本。李氏兄弟与众不同。李春清公开对店员们讲:“战争终有结局,桐油终有出路,逢贱莫舍,逢贵莫赶,当购则购,当销则销。”他们将所有库存的棉纱尽数抛出,低价收购桐油4000桶。后来日寇节节败退,海运畅通,桐油价格猛升十几倍,而棉纱价格还有所下降。这时李瑞林主持将几年所购桐油,用自造木船运去常德,连船全部高价销售一空,获得高额利润,集资折合人民币37万元,并添置了稻田数十亩。

    四是多搞批发,以物易物,不存货币。 民国时期,特别是40年代,社会极为混乱,货币贬值现象也相当严重。李氏兄弟针对这种情况,在经营中,除保证少量周转现金外,坚持以批发为主,不存货币。比如将桐油、生漆、五棓子等运往常德销售,一律只批发不零售;又利用常德商号急需推销棉纱布匹的情况,坚持只进批发不进零售。在里耶地区购销也一样,他将棉纱布匹等批发给其他商贩,又将其他商贩收购的土特产品按批发价收进。这样均不通过货币交换,更不在银行存放货币,无论货币如何贬值,都与他无损。   

    五是保险经商,不走邪道,更不愿从政。旧时龙山特别是南半县种植和贩卖鸦片烟全省出名。各级官府虽颁发各种禁令制止并施行各种手段打击,可是种植贩卖照常进行,甚至

连**生意都一起做。可是“李同发”认为这是邪道。李瑞林说过,做鸦片和枪弹生意,弄不好,不但发不了财,还会家破人亡。因此其他经营项目他都视机而行,惟独不做鸦片和枪弹生意。李氏兄弟,虽是湘川边境的著名巨富,但他们为人处事还是比较开明。他家也有几十亩稻田,都由佃户租种,虽有三七、四六、五五分成收益的合同,但秋收时,并未都派人去验收,多半是由佃户自报收成,遇佃户送谷上门,总还以酒席相待;凡是逢年过节,或遇什么天灾,他家能沿街设点,熬粥施舍穷人。1936年里耶遭大火灾,烧毁房屋200余栋,受灾达300余户近千人。李氏兄弟下大决心接济。受灾户一连数天在他家开餐吃饭,还挨户送一套锅灶、碗筷,给最困难户都送一床棉被、粮食五升一斗不等,还出钱帮助一批同族和亲友新建了房屋。这一切都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李同发”更加开明。1950年减租减息时,里耶区人民政府核定其应退回租谷4000斤,李瑞林主动退出7000斤。l951年在没收封建财产中,李瑞林从汉口及时赶回里耶,主动交出光洋4000块,当时群众称他是开明资本家。后来李瑞林当上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常委。

 (本文录自《湖湘文库·湖南老商号》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03:14 , Processed in 0.1147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